高油酸花生种质油酸亚油酸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

被引:15
作者
韩柱强 [1 ,2 ]
高国庆 [3 ]
周瑞阳 [1 ]
唐荣华 [2 ]
周翠球 [2 ]
钟瑞春 [2 ]
机构
[1] 广西大学农学院
[2] 广西农科院经作所
[3] 广西农科院水稻所
关键词
主基因+多基因; 花生; 油酸; 亚油酸; 遗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2 [花生];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杂交组合8-153×粤油13的P1、F1、P2、F2世代和F2∶3家系的油酸、亚油酸含量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在该组合中,花生油酸含量遗传由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F2、F2∶3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7.28%和55.00%,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3.34%和32.13%;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分别为8.8172和4.0397,显性效应值分别为-10.2475和-9.0420。亚油酸含量遗传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F2、F2∶3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8.30%和79.84%;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da、db)分别为-7.3949和-6.9568,显性效应值(ha、hb)分别为1.3879和1.5438;da与db、da与hb、db与ha以及ha与hb间的互作效应分别为-4.5216、-1.7688、-1.9808和-1.1172。ol基因的多效性以及油酸、亚油酸含量和O/L比值的遗传均受两对主基因控制的结果暗示相同的两对主基因可能同时控制油酸与亚油酸含量,它们对油酸、亚油酸含量的作用效应相反。
引用
收藏
页码:196 / 20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花生油酸亚油酸比值(O/L)的遗传分析 [J].
丁锦平 ;
韩柱强 ;
周瑞阳 ;
高国庆 ;
杨玉萍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7, (03) :233-237
[2]   美国大花生脂肪酸的遗传分析 [J].
禹山林 ;
TGIsleib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0, (01) :35-38
[3]   几个优异花生种质的油酸、亚油酸含量及比值评价 [J].
吴兰荣 ;
栾文琪 ;
韩淑梅 .
花生科技, 1997, (04) :14-17
[4]  
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M].盖钧镒等著;.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