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东段榴辉岩的成分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11
作者
葛宁洁
李曙光
彭中华
刘德良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关键词
碰撞造山带; 南北大别榴辉岩; 温压条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别山东段北部和南部榴辉岩的矿物组成和形成的温压条件有明显差异。北部榴辉岩有两种产状:一种产于超基性岩体内,另一种产于片麻岩內;它们均为石榴石-透辉石组合,不含石英,形成温度为600—740℃。南部榴辉岩均产于大别群片麻岩或大理岩中,为石榴石-绿辉石组合,含石英,形成温度为650—800℃。这些差异反映了它们形成环境不同,前者可能是俯冲洋壳在较深部位变质而成,后者可能与俯冲陆壳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2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大别山区(安徽部分)的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 [J].
徐树桐 ;
江来利 ;
刘贻灿 ;
张勇 .
地质学报, 1992, (01) :1-14+97
[2]   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带榴辉岩的特征和变质作用 [J].
张勇 ;
江来利 ;
刘贻灿 .
岩石学报, 1991, (03) :1-13+99
[3]   石榴石-单斜辉石地质温度计 [J].
葛宁洁 ;
彭中华 ;
李曙光 .
科学通报, 1991, (05) :358-361
[4]   大别山区含柯石英榴辉岩的发现 [J].
潘国强 ;
荆延仁 ;
夏木林 ;
梁万通 ;
王小民 ;
刘忠光 ;
丸山茂德 ;
毛河光 .
地质论评, 1990, (04) :359-363+386
[5]   大别山北翼大别群中C型榴辉岩的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J].
李曙光 ;
葛宁洁 ;
刘德良 ;
张宗清 ;
叶笑江 ;
郑双根 ;
彭长权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89, (07) :522-525
[6]   中国华北、华南陆块碰撞时代的钐-钕同位素年龄证据 [J].
李曙光 ;
S. R. Hart ;
郑双根 ;
郭安林 ;
刘德良 ;
张国伟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89, (03) :312-319
[7]   桐柏-大别碰撞造山带大型推覆-滑脱构造及其演化 [J].
郝杰 ;
刘小汉 .
地质科学, 1988, (01) :1-10+97
[8]   扬子板块北缘的大型深层滑脱构造及动力学分析 [J].
许志琴 .
中国区域地质, 1987, (04) :289-300
[9]   由电子探针分析值计算Fe3+和Fe2+ [J].
郑巧荣 .
矿物学报, 1983, (01) :55-62
[10]   江苏东海红土山、青龙山榴辉岩的变质作用和成因问题 [J].
应思淮 ;
俞理宝 ;
杨主恩 .
地震地质, 1981, (03) :17-3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