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方式对不同密度下直播稻的产量及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

被引:18
作者
邓安凤 [1 ]
杨从党 [1 ]
陈清华 [2 ]
施云 [2 ]
陈跃楷 [2 ]
李丛英 [2 ]
徐世林 [2 ]
毛桂祥 [2 ]
李贵勇 [1 ]
夏琼梅 [1 ]
朱海平 [1 ]
机构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2] 云南省宜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直播稻; 施肥方式; 密度; 产量; 群体; 干物质生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常规粳稻品种云粳41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密度下水稻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和分次施用尿素对直播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施肥方式对不同密度下直播稻的产量性状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方式下,密度相同时,分次施肥的处理比控释肥一次性基施的处理和不施肥对照增产,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分次施肥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控释肥一次性基施的处理;在相同氮肥条件下,直播稻产量随着直播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以基本苗2万/667 m2的处理产量最高,6万/667 m2的处理产量居中,10万/667 m2的处理产量最低。(2)在施用控释肥的处理中,密度相同时,增加施氮量能够显著提高直播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颖花数;施氮量相同时,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每穗颖花数刚好相反。单位面积颖花量和实际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形成适宜穗数的基础上提高每穗颖花量,从而增加单位面积的颖花量是提高直播稻产量的主要途径。(3)当密度相同时,抽穗至成熟期总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群体叶面积和总颖花数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本试验中,以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核心的分次施肥A1RPQ4处理的群体结构优于其他处理,群体茎蘖消长动态最为平稳,抽穗期至成熟期的总干物质积累量、颖花/叶比和粒质量/叶比最大,产量最高,达到875.14 kg/667 m2。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2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缓控释肥组配对机插常规粳稻群体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J].
邢晓鸣 ;
李小春 ;
丁艳锋 ;
王绍华 ;
刘正辉 ;
唐设 ;
丁承强 ;
李刚华 ;
魏广彬 .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 (24) :4892-4902
[2]   中国水稻种植机械化高产农艺研究现状及发展探讨 [J].
张洪程 ;
龚金龙 .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 (07) :1273-1289
[3]   不同水分条件下缓/控释氮肥对水稻干物质量和氮素吸收、运转及分配的影响 [J].
彭玉 ;
孙永健 ;
蒋明金 ;
徐徽 ;
秦俭 ;
杨志远 ;
马均 .
作物学报, 2014, 40 (05) :859-870
[4]   氮肥运筹对机插水稻产量、效益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J].
丁华萍 ;
陈斌 ;
吉训风 ;
仲崇平 ;
钱钧 ;
沙捷亚 .
中国稻米, 2014, 20 (01) :92-93+96
[5]   缓/控释肥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J].
梁邦 .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 24 (05) :77-80
[6]   不同播期直播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 [J].
霍中洋 ;
姚义 ;
张洪程 ;
夏炎 ;
倪晓诚 ;
戴其根 ;
许轲 ;
魏海燕 .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2, (04) :39-45+71
[7]   播期对直播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J].
霍中洋 ;
姚义 ;
张洪程 ;
夏炎 ;
倪晓诚 ;
戴其根 ;
许轲 ;
魏海燕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2, (13) :2592-2606
[8]   氮肥运筹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J].
赵锋 ;
程建平 ;
张国忠 ;
徐得泽 ;
吴建平 ;
吴继洪 ;
杨兆林 ;
马焕新 .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50 (18) :3701-3704
[9]   日本直播稻的发展及启示 [J].
陈志德 ;
王才林 ;
赵凌 .
中国稻米, 2010, 16 (04) :37-39
[10]   水稻“精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超高产定量化栽培模式 [J].
张洪程 ;
吴桂成 ;
吴文革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高辉 ;
魏海燕 ;
黄幸福 ;
龚金龙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13) :2645-2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