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晚震旦世后生动物管状化石Cloudina和SinotubuliteS

被引:18
作者
陈哲
孙卫国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
关键词
Cloudina; Sinotubulites; 骨骼化特征; 晚震旦世; 陕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3 [微体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陕南宁强地区灯影组高家山段产出十分丰富的后生动物管状化石 Cloudina和 Sinotubulites,管体为磷酸钙质 ,通过冰醋酸浸泡处理获得了大量精美的 Cloudina和 Sinotubulites孤立化石标本。Cloudina管体微弯至扭曲 ,以叠锥套合构造为特征 ,管壁由多层锥管壁组成 ,一端开口 ,一端封闭 ,在横切面上 ,相邻两层不同心。依据大量较为完整的孤立标本 ,本文建立了新的管体构造复原模式。确认了 Cloudina管状化石具有 A、B两种结构类型 ,A型管体具有共同的外壁 ;B型管体不具外壁 ,锥管裸露。推测 Cloudina为底栖生活的动物。A型管体表面较光滑并在外壁与中央管之间形成一系列较大的空腔 ,因而可能具有一定的浮力 ,可通过水流主动调整身体在沉积物表面的方向。而 B型化石表面则具有明显的环檐 ,可能营固着底栖生活。通常 Cloudina为单体 ,少数为两个个体生长于同一较大的管中 ,这种共管特征反映了生物以出芽方式繁殖。化石壁的结构表明 ,在管壁形成的过程中生物体分泌可能以有机质为主的中央层 ,随后在中央层的两侧加积无机矿物。Sinotubulites管体近圆筒状 ,中空 ,一般较直 ,两端开口 ,以多层管套合为特征。管体表面粗糙 ,具有因管壁褶皱而形成的不规则的横向或纵向纹饰。依据管体大小和表面纹饰特征可分 S.shaanxi
引用
收藏
页码:180 / 193+199 +199-202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震旦纪晚期管壳化石类群及其意义 [J].
张录易 ;
华洪 .
古生物学报, 2000, (03) :326-332
[2]   晚震旦世高家山生物群化石新材料 [J].
华洪 ;
张录易 ;
张子福 ;
王静平 .
古生物学报, 2000, (03) :381-388
[3]  
陕南震旦系—寒武系界线研究.[J].丁莲芳;秦洪宾;李勇;.地层古生物论文集.1990, 00
[4]   陕西宁强晚震旦世晚期高家山生物群的发现和初步研究 [J].
张录易 .
西北地质科学, 1986, (02) :67-88+99
[5]   论陕南震旦系—寒武系界线 [J].
丁莲芳 ;
李勇 ;
安国勤 .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1983, (02) :9-23
[6]   峡东区上震旦统灯影组中段的管状动物化石 [J].
陈孟莪 ;
王义昭 .
科学通报, 1977, (Z1) :219-221
[7]  
生物有机质成矿作用.[M].叶连俊主编;.海洋出版社.1996,
[8]  
生物矿物学.[M].戴永定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