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北程浪断裂带的形成:程浪超基性岩墙群和星子花岗岩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4
作者
汪昌亮
丛卫克
颜丹平
周美夫
董铁柱
朱忠
卞雄飞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
[3]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4]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扬子板块; 华夏板块; 彭庐地块; 障公山地块; 超基性岩墙; 星子花岗岩; 程浪断裂带; 赣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3 [];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侵位于彭庐地块东南边缘与程浪断裂带毗邻的前寒武纪花岗岩和出露于程浪深断裂带内的超基性岩墙群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者属板内与岛弧环境的过渡类型,后者代表典型的火山岛弧环境。结合前人在区域构造和地质年代学的研究成果,认为晋宁运动时期,扬子板块东南缘散布着多个小型块体,在华夏板块向扬子板块方向的俯冲过程中,障公山地块先与彭庐地块沿程浪断裂带发生拼合,同时形成程浪超基性岩墙群;与此同时,彭庐地块内则表现为大规模的岩浆侵入作用。在各小型块体陆续发生碰撞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在晋宁运动晚期最终碰撞拼合,火山岛弧环境转换为造山带构造,因此,彭庐地块、障公山地块等火山岛弧均成为华南造山带的组成部分。
引用
收藏
页码:325 / 33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21]   江西庐山地区伸展构造与星子变质核杂岩 [J].
尹国胜,谢国刚 .
中国区域地质, 1996, (01) :17-26
[22]   九岭山南缘断裂带运动学研究 [J].
舒良树,郭令智,施央申,孙岩 .
地质科学, 1994, (03) :209-219
[23]   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初步研究 [J].
项新葵,许建华,马长信 .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4, (01) :11-17
[24]   南华夏造山带构造演化的新证据 [J].
李继亮 ;
孙枢 ;
许靖华 ;
陈海泓 ;
彭海波 ;
王清晨 .
地质科学, 1989, (03) :217-225
[25]  
是华南造山带而不是华南地台[J]. 许靖华,孙枢,李继亮.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7(10)
[26]   中国南方大地构造的几个问题 [J].
许靖华 .
地质科技情报, 1987, (02) :13-27
[27]   薄壳板块构造模式与冲撞型造山运动 [J].
许靖华 ;
何起祥 .
中国科学, 1980, (11) :1081-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