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唐山地震震源动力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28
作者
蔡永恩
何涛
王仁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中国北京
[2] 北京大学地质系!中国北京
关键词
新LDDA方法; 唐山地震; 破裂过程;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1 [地震成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用新LDDA(Lagrangian Discontinuous Deform ation Analysis)方法模拟了唐山地震断层的破裂、错动和应力释放的整个动力过程. 模拟结果表明, 唐山地震的震源滑动过程在发震断层上各处不一样. 近场位移受断层的曲率影响, 断层凹侧的位移大于断层凸侧的位移. 滑动“过冲现象”在震中处最大, 并向断层两端衰减. 我们发现, 唐山地震断层的破裂速度和应力降与断层上的初始剪应力大小有关. 唐山发震断层的最大动态、准静态位错量和剪应力降均发生在中间部位, 分别是7.1 m 、6.2 m 和8.1 MPa 、5.4 MPa, 发震断层的平均准静态位错量和剪应力降分别为4.5 m 和3.3 MPa, 断层破裂的传播速度从震中向东南和西北方向分别为3.08 km /s 和1.18 km /s.
引用
收藏
页码:469 / 47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唐山大地震孕育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J].
牛志仁 ;
陈党民 ;
李炳乾 .
地震学报, 1997, (04) :12-23
[2]   唐山地震破裂过程的雁行断裂模式及理论和试验的模拟 [J].
张之立 ;
王成宝 ;
方兴 ;
阎虹 .
地震学报, 1989, (03) :291-302
[3]   唐山地震前兆机制的数值模拟 [J].
梅世蓉 ;
梁北援 ;
朱岳清 .
中国地震, 1989, (02) :29-36
[4]   唐山地震前后的水平形变 [J].
黄立人 ;
王学忠 ;
刘天奎 .
地震学报, 1988, (04) :375-384+449
[5]   唐山地震孕震过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及其在地震预报研究上的意义 [J].
朱岳清 ;
梅世蓉 ;
梁北援 .
地球物理学报, 1988, (04) :399-409
[6]   唐山地震破裂过程的三维分析 [J].
张之立 .
地震学报, 1984, (01) :22-28
[7]  
华北地区近700年地震序列的数学模拟[J]. 王仁,孙荀英,蔡永恩.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2(08)
[8]   唐山7.8级地震的地壳垂直形变 [J].
张祖胜 ;
谢觉民 ;
徐峰壮 ;
彭苏崑 .
地球物理学报, 1981, (02) :182-191
[9]   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的1976年唐山地震的位错模式 [J].
陈运泰 ;
林邦慧 ;
王新华 ;
黄立人 ;
刘妙龙 .
地球物理学报, 1979, (03) :201-217
[10]  
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M]. 地震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编辑组 编,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