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前兆机制的数值模拟

被引:10
作者
梅世蓉
梁北援
朱岳清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关键词
地震前兆; 地震异常; 岩石; 唐山; 河北; 震源体; 上地壳; 断块区; 剖面结构; 唐山地震; 数值模拟; 数值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唐山地震中期前兆的形成机制。采用二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穿过唐山的剖面结构进行模拟计算,研究剖面结构的不均匀性与震源区内应力集中的关系,岩石膨胀与地面隆起,以及其他震前异常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震源体内存在坚固体的条件下,在地下几公里至十几公里处发生岩石膨胀是可能的,由此在地面造成隆起,并为地震活动异常,波速异常,深部物质上涌提供条件,故岩石膨胀可能是唐山地震中期前兆的基本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唐山地震孕震过程的数值模拟 [J].
梅世蓉 ;
梁北援 .
中国地震, 1989, (03) :11-19
[2]   二维非线性膨胀模型及壳内膨胀体对地表垂直位移的影响 [J].
梁北援 ;
梅世蓉 ;
朱岳清 .
中国地震, 1986, (02) :66-73
[3]   岩石膨胀与地震前兆机制(一)——地壳内存在岩石膨胀的可能性 [J].
梅世蓉 ;
梁北援 .
地震, 1986, (01) :1-8
[4]   重力异常、莫霍面变形与唐山地震的孕育过程 [J].
朱岳清 .
地震, 1984, (03) :31-37
[5]   1975年海城地震与1976年唐山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 [J].
陈运泰 ;
顾浩鼎 ;
卢造勋 .
地震学报, 1980, (01) :21-31
[6]  
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M]. 地震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编辑组 编,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