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花素大鼠小肠吸收特性的研究

被引:30
作者
丁江生
张钧寿
机构
[1] 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教研室
关键词
灯盏花素; 小肠吸收; 在体循环; 吸收促进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最佳吸收部位和探讨灯盏花素的吸收机理。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循环方法研究灯盏花素的小肠吸收和肠壁通透性。结果 :在 5 0~ 40 0ug/ml浓度范围内吸收量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无高浓度饱和现象 ,P值基本保持不变 ;在pH 6 0至pH 7 4范围内吸收不受pH影响 ;在各肠段的百分吸收率和肠壁通透系数均无明显差异 ;促吸剂Tween 80和大豆磷脂对灯盏花素具有明显的促进吸收作用 ;吸收动力学参数为 :ka=0 0 163± 0 0 0 64min-1,ke=0 0 668± 0 0 15min-1。结论 :灯盏花素在大鼠小肠主要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 ,提高药物溶解度和采用促吸方法提高通透性 ,将能有效地促进灯盏花素的吸收 ,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灯盏花素在整个肠段均有吸收 ,可以将灯盏花素研制成缓释片剂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盐酸地尔硫大鼠肠吸收动力学及在口服缓释制剂设计中的意义 [J].
杨正管 ;
朱家璧 ;
岗艳云 .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98, (03) :29-32
[2]   红霉素肠道吸收机理及最佳吸收部位研究 [J].
任献忠 ;
张钧寿 ;
王恒斌 .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97, (01) :19-24
[3]   离子型药物酚红的小肠吸收研究 [J].
胡一桥 ;
郑梁元 ;
钱陈钦 ;
郁伟海 .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96, (06) :37-41
[4]   黄芩甙大鼠小肠吸收的研究 [J].
毛凤斐 ;
屠锡德 ;
朱家璧 ;
赵陆华 ;
胡珍泽 .
南京药学院学报, 1984, (01) :61-66
[5]  
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李仪奎主编,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