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话语的均衡实践——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构

被引:11
作者
廖奕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话语结构; 民族主义法理; 社会主义法理; 构建主义法理;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09.02.004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法律体系概念本身就是一种均衡的话语结构,只有在广义的均衡法律体系概念语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话语结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协调和统一。"中国特色"的民族主义法理应当取法现代性的公民国家建设,围绕法律的历史体系发挥其话语功能;"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法理应当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为准,抓住法律的价值体系做好文章;"法律体系"的建构主义法理应当效法德国"潘德克顿"法学原则,以法律的规范体系建构为核心基点。三者均衡的关键在于社会主义法治历史经验、价值理念及规范内容有机整合于法律体系的动态实践之中。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2]   法律社会学的定位问题:Max Weber与Hans Kelsen的比较 [J].
林端 .
现代法学, 2007, (04) :3-14
[3]   当代中国社会思想:自由主义和新左派 [J].
徐友渔 .
社会科学论坛, 2006, (06) :101-115
[4]   论法治社会的法律统一 [J].
汪习根 ;
廖奕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4, (05) :110-119
[5]   中国立法过程中的非正式规则 [J].
韩丽 .
战略与管理, 2001, (05) :16-27
[6]  
司法均衡论[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廖奕, 2008
[7]  
法理学[M]. 法律出版社 , (美) 庞德, 2007
[8]  
话语分析基础知识[M]. 天津人民出版社 , (法) 埃利亚, 2006
[9]  
法律科学与法哲学导论[M]. 法律出版社 , (德)N.霍恩(NorbertHorn)著, 2005
[10]  
法理学精义[M]. 湖南人民出版社 , 郭道晖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