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质烃源岩不同有机显微组分的原始赋存态

被引:24
作者
樊馥 [1 ,2 ]
蔡进功 [1 ]
徐金鲤 [3 ]
包于进 [3 ]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3]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密度分组; 赋存态; 无定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密度分组将泥质烃源岩划分为不同的密度组分,通过对各密度组分进行孢粉相分析和激光粒度检测,结果表明:密度分组获得的ρ<1.6 g.cm3组分以游离态生物有机质为主,富集了全岩干酪根中大粒级的形态有机质组分;1.6g.cm-3<ρ<2.2 g.cm-3和ρ>2.2 g.cm-3组分表现为有机质与矿物共生的赋存态特点,富集大量细粒级的颗粒无定形和海绵无定形有机质,说明这些无定形物质通过与矿物(主要是粘土矿物)紧密共生而获得保存.分组结果反映不同有机显微组分在烃源岩中的赋存态存在差异,大量的无定形物质与矿物(主要是粘土矿物)紧密共生,说明有机质与矿物共生组分对于烃源岩油气生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34 / 43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泥质烃源岩密度分级分离与有机碳分配 [J].
叶文青 ;
蔡进功 ;
樊馥 ;
包于进 ;
徐金鲤 .
高校地质学报, 2009, (04) :547-556
[2]   孢粉相:原理及方法 [J].
李建国 ;
David J Batten .
古生物学报, 2005, (01) :138-156
[3]   苏北盆地低熟烃源岩生烃组分剖析 [J].
李贤庆 ;
包建平 ;
熊波 ;
胡国艺 ;
王文军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999, (01) :31-34+37+4
[4]   烃源岩有机质的不同赋存状态及定量估算 [J].
关平 ;
徐永昌 ;
刘文汇 .
科学通报, 1998, (14) :1556-1559
[5]   烃源岩中矿物沥青基质成烃潜力探讨 [J].
陈建平 ;
黄第藩 .
地球化学, 1997, (06) :18-24
[6]   低熟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描述及研究 [J].
李佩珍 ;
张学军 ;
黄蓉 ;
陆现彩 .
沉积学报, 1997, (02) :169-172
[7]   全岩分析与干酪根分析的对比研究 [J].
李贤庆 ;
钟宁宁 ;
熊波 ;
王铁冠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1996, (01) :29-36
[8]   全岩分析在烃源岩研究中的应用及与干酪根分析的比较 [J].
李贤庆,钟宁宁,熊波,王铁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3) :30-35+40+126
[9]   土壤结合态腐殖质分组测定 [J].
傅积平 .
土壤通报, 1983, (02) :36-37
[10]  
泥质烃源岩中有机质富集机制[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张永刚等,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