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量C、TN、TP垂直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21
作者
严登华 [1 ]
王刚 [1 ]
金鑫 [1 ,2 ]
张诚 [1 ]
郝彩莲 [1 ,3 ]
秦天玲 [1 ,4 ]
机构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
[2]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3] 河北工程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4]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量碳; 全氮; 全磷; 滦河流域; 剖面; 表聚性; 相关关系;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0.08.037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根据2009年4月份在滦河流域采集的25个土壤样点的数据资料,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量C、TN、TP质量分数特征、垂直分异规律、表聚性及与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C、TN、TP在土壤表层(0~10cm)的平均表聚系数分别为0.22、0.19和0.14,并且河滩地、林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C、TN质量分数明显高于水稻田和旱田土壤,而农田系统土壤中TP质量分数相对占优。土壤微生物C、TN、TP的剖面分布均表现出从表层向下减少的总趋势,并以40cm为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同层观测值的显著性差异有所不同。土壤微生物量C、TN与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粉粒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气温、降水量呈负相关。TP与气温、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容重负相关,与其它因子没有明显相关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844 / 184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黄土高原典型植物根际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和基础呼吸的影响 [J].
李国辉 ;
陈庆芳 ;
黄懿梅 ;
安韶山 ;
郑粉莉 ;
陈利顶 .
生态学报, 2010, 30 (04) :976-983
[2]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特性.[J].张燕燕;曲来叶;陈利顶;卫伟;.应用生态学报.2010, 01
[3]   荒漠草原不同退化阶段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研究 [J].
吕桂芬 ;
吴永胜 ;
李浩 ;
马万里 ;
卢萍 .
中国沙漠, 2010, 30 (01) :104-109
[4]   滨河湿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研究 [J].
曾繁富 ;
赵同谦 ;
徐华山 ;
邰超 ;
邢梦林 ;
赵明杰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9, (10) :13-18
[5]   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季节变化 [J].
杨凯 ;
朱教君 ;
张金鑫 ;
闫巧玲 .
生态学报, 2009, 29 (10) :5500-5507
[6]   免耕与留茬对土壤微生物量C、N及酶活性的影响 [J].
孙建 ;
刘苗 ;
李立军 ;
刘景辉 ;
张星杰 .
生态学报, 2009, 29 (10) :5508-5515
[7]   落叶松混交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特征 [J].
吉艳芝 ;
冯万忠 ;
陈立新 ;
段文标 ;
张笑归 .
生态环境, 2008, (01) :339-343
[8]   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刘恩科 ;
赵秉强 ;
李秀英 ;
姜瑞波 ;
李燕婷 ;
Hwat Bing So .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1) :176-182
[9]   内陆盐沼湿地土壤碳氮磷剖面分布的季节动态特征 [J].
白军红 ;
邓伟 ;
王庆改 ;
丁秋祎 .
湖泊科学, 2007, (05) :599-603
[10]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作为土壤肥力指标的探讨 [J].
薛菁芳 ;
高艳梅 ;
汪景宽 ;
付时丰 ;
祝凤春 .
土壤通报, 2007, (02) :247-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