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与留茬对土壤微生物量C、N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79
作者
孙建
刘苗
李立军
刘景辉
张星杰
机构
[1]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免耕; 留茬; 土壤微生物量C; 土壤微生物量N; 土壤酶活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2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5~2008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进行定位试验,设免耕留低茬(NL)、免耕留高茬覆盖(NHS)和传统耕翻(T)3种耕作处理方式。结果表明:(1)免耕留高茬覆盖及免耕留低茬长期实施,能显著提高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免耕留高茬覆盖处理比传统耕翻分别提高了11%、41%、22%、15%、29%、27%、13%;在测定各个时期内,土壤各营养指标含量整体趋势为NHS>NL>T。(2)免耕留高茬覆盖及免耕留低茬耕作方式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量C、N含量,在各测定时期均以免耕留高茬覆盖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C、N含量最高,传统耕翻最低。与传统耕翻相比,免耕留高茬覆盖处理土壤微生物量C、N含量分别平均提高了69%、43%;测定各个时期,不同处理土壤生物量C、N含量均以7月份含量最高、5月份次之、10月份最低。(3)免耕留高茬覆盖及免耕留低茬处理土壤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高于传统耕翻,整个测定期内免耕留高茬覆盖处理4种酶平均活性,分别较传统耕翻增加了57%、82%、93%和25%;春季土壤酶活性开始增强,在7月份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达到最大值,而碱性磷酸酶的峰值出现在6月份。土壤微生物量C、N及土壤酶活性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5508 / 551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 [1] 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
    岳庆玲
    常庆瑞
    刘京
    刘梦云
    王德彩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12) : 103 - 108
  • [2] 旱地小麦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王建政
    [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7, (05) : 71 - 74
  • [3]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量及活性的影响
    王芸
    李增嘉
    韩宾
    史忠强
    宁堂原
    江晓东
    郑延海
    白美
    赵建波
    [J]. 生态学报, 2007, (08) : 3384 - 3390
  • [4] 保护性耕作对坡耕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张洁
    姚宇卿
    金轲
    吕军杰
    王聪慧
    王育红
    李俊红
    丁志强
    [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7, (04) : 126 - 129
  • [5] 侵蚀环境生态恢复过程中人工刺槐林(Robinia pseudoacacia)土壤微生物量演变特征
    薛萐
    刘国彬
    戴全厚
    卫伟
    侯喜禄
    [J]. 生态学报, 2007, (03) : 909 - 917
  • [6] 晋南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
    吴忠红
    杜新民
    张永清
    裴雪霞
    [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01) : 296 - 298
  • [7] 潮棕壤免耕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刘秀梅
    李琪
    梁文举
    姜勇
    闻大中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2) : 2347 - 2351
  • [8] 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与评述
    师江澜
    刘建忠
    吴发启
    [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01) : 205 - 212
  • [9]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小麦田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樊丽琴
    南志标
    沈禹颖
    高崇岳
    [J]. 草原与草坪, 2005, (04) : 51 - 53+56
  • [10]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严洁
    邓良基
    黄剑
    [J]. 中国农机化, 2005, (02) : 31 -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