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的刑事归责——以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为中心

被引:40
作者
欧阳本祺
机构
[1] 东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侵犯著作权罪; 信息网络传播; 网络技术服务; 正犯; 帮助犯;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18.03.012
中图分类号
D923.41 [著作权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为弥补我国前置法与刑法之间的立法代沟,需要对侵犯著作权罪的"发行"要件作扩大解释,使之包含"信息网络传播"。为防止民事归责与刑事归责之间的标准倒挂,需要以实质呈现标准取代服务器标准与社会危害性标准,将其作为认定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标准。据此,深度链接行为成立侵犯著作权罪正犯的理由不是共犯正犯化理论,也不是社会危害性理论,而是因为其实质性地改变了作品的呈现方式。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他人实施侵犯著作权罪而为其提供技术服务,不是无责的中立帮助行为,应该成立侵犯著作权罪的帮助犯。网络技术服务提供者有删除侵权作品或断开链接的义务,这种义务来源于危险的先前行为,其违反义务的不作为成立侵犯著作权罪的帮助犯。
引用
收藏
页码:154 / 168+195 +195-196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56 条
[1]   论网络时代刑法解释的限度 [J].
欧阳本祺 .
中国法学, 2017, (03) :164-183
[2]   论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J].
谢望原 .
中国法学, 2017, (02) :238-255
[3]   从控制角度看信息网络传播权定义的是与非 [J].
杨勇 .
知识产权, 2017, (02) :3-21
[4]   传统犯罪网络化:归责障碍、刑法应对与教义限缩 [J].
梁根林 .
法学, 2017, (02) :3-13
[5]   快播案一审判决的刑法教义学评判 [J].
陈兴良 .
中外法学, 2017, 29 (01) :7-28
[6]   犯罪支配还是义务违反 快播案定罪理由之探究 [J].
周光权 .
中外法学, 2017, 29 (01) :51-67
[7]   论中立帮助行为的处罚边界 [J].
陈洪兵 .
中国法学, 2017, (01) :189-208
[8]   论特别认知的刑法意义 [J].
欧阳本祺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6, 34 (06) :44-51
[10]   网络犯罪的刑法应对新理念 [J].
刘宪权 .
政治与法律, 2016, (09)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