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海棠品种群的花期物候特征研究

被引:31
作者
张往祥
魏宏亮
江志华
曹福亮
汤庚国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观赏海棠; 品种群; 花期; 物候时序; 物候节奏; 观赏多度指数;
D O I
10.16420/j.issn.0513-353x.2014.04.015
中图分类号
S685.9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090706 ;
摘要
以82个观赏海棠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始花期(S1)—盛花期(S2)—末花期(S3)3个阶段的花期物候观测,系统地研究了品种群的花期物候特征,旨在为海棠专类园建设及海棠花期物候性状特异种质挖掘与定向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根据始花期的候区分布,可将82个品种划分为最早(VE)、早(E)、中(M)、晚(L)和极晚(EL)5大花期时序品种群;最早与最晚开花品种的始花期间隔22 d。根据S1S3花期持续时间长短,以3 d为级差,可将82个品种划分为超短(VS)、短(S)、中等(M)、长(L)和超长(VL)5大花期长短类群;82个品种平均花期长度为(11.4±2.8)d。基于花期物候频率统计,构建了始花期(S1)、盛花期(S2)和末花期(S3)的品种频度指数动态分布函数(CFI),其动态函数的直线斜率存在显著差异(k1=6.312P3期间CDI值≥13.6%,时间长达21 d;P2时段的CDI值高达75.3%80.3%,时间达3 d。基于82个观赏海棠品种S1S3的花期长度(L)和开花期间每日最高气温均值(T)的二维源数据,以T=23℃和T=27℃为分界点,拟合了L与T之间的分段耦合函数,不同温度区间耦合度(R2)差异显著:52个品种分布于A区(T=19.2~22.9℃),21个品种分布于B区(T=23.0~26.9℃),9个品种分布于C区(T=27.0~32.0℃);这反应了花期长短的相对性,当T≤23℃时,花期长短的主导因子为遗传因素,T≥27℃时,花期长短的主导因子为日最高气温,T=23.0~26.9℃时,花期长短由遗传因素和日最高气温共同主导。
引用
收藏
页码:713 / 72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荚蒾属植物花期物候及生长对引种地年际气候波动的响应 [J].
陈莉 ;
石雷 ;
崔洪霞 ;
张爱英 ;
张德山 ;
王玲 ;
夏菲 .
植物学报, 2012, 47 (06) :645-653
[2]   基于数字相机图像的西藏当雄高寒草地群落物候模拟 [J].
周磊 ;
何洪林 ;
张黎 ;
孙晓敏 ;
石培礼 ;
任小丽 ;
于贵瑞 .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 (11) :1125-1135
[3]   北京地区7个蜡梅品种的物候观察及其园林应用附视频 [J].
张明庆 ;
傅艳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06) :70-72+78
[4]   全球变化下植物物候研究的关键问题 [J].
莫非 ;
赵鸿 ;
王建永 ;
强生才 ;
周宏 ;
王绍明 ;
熊友才 .
生态学报, 2011, 31 (09) :2593-2601
[5]   物候学研究进展及中国现代物候学面临的挑战 [J].
葛全胜 ;
戴君虎 ;
郑景云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0, 25 (03) :310-316
[6]   1981—2005年中国东北榆树物候变化特征及模拟研究 [J].
李荣平 ;
周广胜 ;
郭春明 ;
孙守军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05) :20-24
[7]   北京城区花粉致敏植物种类、分布及物候特征 [J].
欧阳志云 ;
嘉楠 ;
郑华 ;
孟雪松 ;
王效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9) :1953-1958
[8]   影响南京地区桂花秋季开花期变化的关键气候因子研究 [J].
郝日明 ;
张璐 ;
张明娟 ;
向其柏 ;
臧德奎 .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6, (03) :31-34
[9]   银桂初花物候期的气候条件 [J].
李军 ;
杨秋珍 ;
杨康民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6, (03) :421-425
[10]   近150年北京春季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张学霞 ;
葛全胜 ;
郑景云 ;
张福春 .
中国农业气象, 2005, (04) :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