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粉通心络对冠脉结扎致大鼠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4
作者
张彦芬
朱慧明
王宏涛
唐思文
张会欣
吴晓莉
吴以岭
机构
[1]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
关键词
超微粉通心络; 心肌梗死; 血小板聚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观察超微粉通心络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作用机制。方法:98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合心爽组(0.15 mg.kg-1)、通心络原工艺组(1.2 g.kg-1)、超微粉通心络组(1.2,0.6,0.3 g.kg-1)。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采用红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大鼠心肌梗死范围,同时测定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阿司匹林组(0.15 mg.kg-1)、通心络原工艺组(1.2 g.kg-1)、超微粉通心络组(1.2,0.6,0.3 g.kg-1),观察药物对二磷酸腺苷(ADP)和胶原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影响。结果:超微粉通心络明显减小梗死区面积,超微粉高、中、低剂量组缺血面积分别为(2.7±2.1)%,(3.4±1.2)%,(2.8±1.8)%,与模型组(8.9±5.9)%相比P<0.05;超微粉高、中、低剂量组缺血质量百分比分别为(8.4±3.5)%,(8.7±4.1)%,(9.7±4.1)%,与模型组(12.2±3.6)%相比P<0.05,P<0.01。对心肌梗死引起的MDA,CK,LDH升高亦有明显抑制作用(与模型组比P<0.05或P<0.01),同时可升高血清SOD活性(与模型组相比P<0.05);超微粉通心络高、中、低剂量组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分别为(26.9±9.2)%,(24.4±13.4)%,(30.6±12.2)%,与正常组(44.3±15.7)%相比P<0.05或P<0.01;超微粉通心络高、中、低剂量组胶原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分别为(33.8±6.9)%,(32.1±8.3)%,(41.5±7.8)%,与正常组(49.2±15.9)%相比P<0.05或P<0.01。结论:超微粉通心络对冠脉结扎引起的大鼠心肌梗死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877 / 188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白藜芦醇对冠脉结扎诱发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的研究 [J].
赵文晓 ;
杜娟 ;
张妍 ;
潘振伟 ;
李宝馨 ;
杨宝峰 .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6, (03) :188-191
[2]   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趋化因子表达与心功能的关系 [J].
葛洪霞 ;
廖玉华 ;
程翔 ;
李彬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6, (05) :900-903
[3]   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J].
洪树辉 ;
黄俊益 ;
罗志雄 ;
钟伟文 .
中国基层医药, 2006, (03) :455-457
[4]   复方银杏滴丸抗血栓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实验研究 [J].
张爱林 ;
徐秋萍 ;
孙建宁 ;
吴彦 ;
叶正良 ;
章顺楠 ;
孙鑫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 (01) :42-44
[5]   天麻细胞级微粉碎和普通粉碎质量标准对比实验研究 [J].
刘智 ;
王丽 .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2, (06) :474-476
[6]   天麻粉不同粒径的镇静镇痛作用研究 [J].
刘智 ;
李诚秀 ;
李玲 .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2, (05) :383-385
[7]   试论微米中药 [J].
陆付耳 ;
阮金兰 ;
余达经 ;
杜佐华 ;
钟家平 .
世界科学技术, 2001, (01) :12-15+56
[8]   人参Rb组皂苷对犬实验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 [J].
睢大员 ;
陈满秋 ;
于晓凤 ;
曲绍春 ;
吕忠智 .
中草药, 2001, (02) :42-45
[9]   气流粉碎技术在中药精细加工中的应用 [J].
杨明 ;
杨胜 ;
刘龙成 .
中国中药杂志, 2000, (08) :61-63
[10]   通心络胶囊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J].
赵明中 ;
高承梅 ;
张宇洋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0, (01) :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