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国家治理的实效性

被引:9
作者
朱兵强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公共管理; 公众参与; 国家治理; 治理体系;
D O I
10.16582/j.cnki.dzzw.2015.09.002
中图分类号
D621.5 [公民权利与义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实效性是评估公众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指标,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公众参与的意愿、信息的可获取性、参与的组织化程度、政府的部门利益及参与权利的制度保障。改革开放后,中国公众参与国家治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参与的深度与高度上存在不足之处,为此,需要从公众的参与权保障、政府信息公开以及社会组织管理三个层面进行制度完善。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2]   突发环境公共事件中的公众参与困境及其化解路径 [J].
王逸帅 .
中州学刊, 2014, (11) :96-99
[3]   论行政立法参与权的权能 [J].
方世荣 .
中国法学, 2014, (03) :111-125
[4]   裁量基准公众参与模式之选取 [J].
周佑勇 .
法学研究, 2014, 36 (01) :43-55
[5]   论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提高——以城市规划领域为例 [J].
王青斌 .
政法论坛, 2012, 30 (04) :53-61
[6]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部门利益”问题 [J].
石亚军 ;
施正文 .
中国行政管理, 2011, (05) :7-11
[7]   利益组织化、公众参与和个体权利保障 [J].
王锡锌 .
东方法学, 2008, (04) :24-44
[8]   作为国家治理单元的社区——对城市社区建设运动过程中居民社区参与和社区认知的个案研究 [J].
杨敏 .
社会学研究, 2007, (04) :137-164+245
[9]   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分析 [J].
何增科 .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6, (06) :23-30
[10]   行政法的正当程序原则 [J].
周佑勇 .
中国社会科学, 2004, (04) :11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