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被引:47
作者:
王敏
[1
,2
]
徐萍
[2
]
刘新江
[3
]
张正斌
[2
]
杨引福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2]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3] 陕西省渭南市种子管理站
来源: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夏玉米;
通径分析;
主成分分析;
农艺性状;
水分利用率;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应对当前黄淮海地区农业用水紧缺的情况,选育和推广高水分利用率的高产夏玉米品种是一项重要措施。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对黄淮海区域11个主推夏玉米品种在灌溉1水条件下的农艺性状、产量和水分利用率进行通径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滑丰8号"、"蠡玉18"、"浚单20"和"冀玉3号"的产量均超过10 000 kg.hm-2,且这4个品种的水分利用率均在3.0 kg.m-3以上,属于水分利用率高的超高产品种;"源申213"和"中科11"产量超过9 000 kg.hm-2,其水分利用率也均大于2.7 kg.m-3,属水分利用率较高的高产品种;"浚单18"、"登海662"、"冀农1号"和"登海超级玉米"产量均超过8 000 kg.hm-2,其水分利用率在2.3-2.7 kg.m-3之间,属稳产品种。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排名的结果表明,"冀玉3号"、"蠡玉18"、"滑丰8号"和"浚单20"4个品种综合表现优异,可以作为抗旱节水高产品种在黄淮海地区大面积推广。通径分析结果表明,7个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综合效应排名为:芯重>百粒重>行粒数>秃尖长度>粒长>棒长>行数。芯重、行粒数和百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正效应最大,秃尖长度对产量的直接负效应最大。以上结果为黄淮地区抗旱节水高产玉米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了重要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1229 / 1236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