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抗旱性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16
作者
王士谦
机构
[1] 河北省定州职业教育中心河北定州
关键词
玉米; 抗旱机理; 遗传; 基因工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玉米的抗旱机理十分复杂,其中适应干旱的形态结构特征是玉米长期进化的结果,通过生理代谢调节也是玉米适应抗旱的有效手段之一。玉米抗旱性是由多基因控制,呈现典型的数量遗传。对玉米抗旱机理及其基因工程改良的最新进展作了系统的介绍,并探讨了今后玉米抗旱性研究发展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我国主要玉米自交系开花期耐旱性差异及改良 [J].
李新海 ;
高根来 ;
梁晓玲 ;
袁力行 ;
李明顺 ;
张世煌 .
作物学报, 2002, (05) :595-600
[2]   NaCl胁迫对玉米幼苗叶片蛋白质降解和脯氨酸累积的影响附视频 [J].
张显强 ;
张宇斌 ;
王家远 ;
乙引 .
贵州农业科学, 2002, (02) :3-5
[3]   外源ABA对渗透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渗透调节的影响 [J].
王玮 ;
张枫 ;
李德全 .
作物学报, 2002, (01) :121-126
[4]   玉米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条件下脯氨酸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 [J].
薛吉全 ;
任建宏 ;
马国胜 ;
路海东 .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2000, (02) :21-25
[5]   抽丝期水分胁迫对玉米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J].
张喜华 ;
李凤海 ;
刘志新 ;
江丹 .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1999, (06) :49-50
[6]   不同基因型玉米的再生能力和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DNA的差异 [J].
黄璐 ;
卫志明 .
植物生理学报, 1999, (04) :332-338+418
[7]   苗期低温对玉米体内脯氨酸、电导率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J].
王连敏 ;
王立志 ;
张国民 ;
李忠杰 ;
王春艳 .
中国农业气象, 1999, (02) :30-32
[8]   脯氨酸对玉米抗旱性影响的研究 [J].
张烈 ;
沈秀瑛 ;
孙彩霞 .
华北农学报, 1999, (01) :38-41
[9]   玉米抗旱品种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J].
王泽立 ;
张恒悦 ;
阎先喜 ;
及秀玲 ;
李新征 .
西北植物学报, 1998, (04) :108-110+187
[10]   玉米几个与产量和抗旱性有关性状的遗传研究 [J].
加耶 ;
吴子恺 .
玉米科学, 1998, (01)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