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病原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表型及分子特征附视频

被引:29
作者
张晓君 [1 ]
陈翠珍 [2 ]
阎斌伦 [1 ]
房海 [2 ]
秦国民 [1 ]
徐静 [1 ]
机构
[1] 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
[2]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学系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副溶血弧菌; 16S rRNA基因; gyrB基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45 [甲壳类病虫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常规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检验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引起凡纳滨对虾幼虾发生毁灭性死亡的病原菌进行了致病性、表型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为弧菌属(Vibrio Pacini 1954)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对凡纳滨对虾、中国对虾及日本对虾仔虾均有强致病性。分离鉴定的4株副溶血弧菌具有淀粉酶、明胶酶、卵磷脂酶活性,但不具有蛋白酶、脂肪酶活性,KP溶血均呈阴性,且均具有K抗原;代表菌株(JGB080708-1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456bp,GenBank登录号为GQ205448)和gyrB基因序列(长度为1195bp,GenBank登录号为GQ205453)与副溶血弧菌的两种基因序列相似性均可达98%以上。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对供试49种抗菌药物中的林可霉素等6种药物耐药。
引用
收藏
页码:654 / 66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一株引起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的病原菌——副溶血弧菌的初步研究
    樊景凤
    宋立超
    王斌
    臧红梅
    梁玉波
    [J]. 海洋科学, 2006, (04) : 40 - 44
  • [2] 分类及鉴别细菌的新靶标——gyrB基因
    侯晓丽
    陈智
    [J].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5, (01) : 38 - 41
  • [3] 南美白对虾的病害及防治研究现状
    沈文英
    阳会军
    尹军霞
    [J]. 水利渔业, 2004, (01) : 58 - 60
  • [4] 2002年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及病害情况综述(中)
    陈爱平
    [J]. 科学养鱼, 2003, (11) : 41 - 42
  • [5] 养殖对虾细菌性红体病的初步研究
    周永灿
    张本
    陈雪芬
    钱家英
    [J]. 海洋科学, 2003, (05) : 61 - 65
  • [6] 大黄鱼副溶血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分析
    许斌福
    林能锋
    杨金先
    俞伏松
    董传甫
    林天龙
    [J]. 福建农业学报, 2002, (03) : 174 - 177
  • [7] 锯缘青蟹细菌性传染病的病原菌研究
    毛芝娟
    卓华龙
    杨季芳
    吴雄飞
    [J]. 台湾海峡, 2001, (02) : 187 - 192
  • [8] 东山九孔鲍细菌性疾病研究
    张朝霞
    王军
    张蕉南
    苏永全
    黄英
    鄢庆枇
    [J]. 台湾海峡, 2001, (02) : 193 - 199+279
  • [9] 江苏南部河蟹幼苗培育系统中致病性弧菌的分离诊断
    万夕和
    裴鸿生
    沈怀舜
    荆燕
    许璞
    [J]. 水产养殖, 2000, (01) : 19 - 21
  • [10] 辽宁地区河蟹暴发性流行病病原研究
    李文宽
    于翔
    闻秀荣
    刘德兴
    李作生
    臧福臣
    孙中生
    [J]. 水产科学, 1999, (04) : 10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