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副溶血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分析

被引:37
作者
许斌福
林能锋
杨金先
俞伏松
董传甫
林天龙
机构
[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鱼病研究中心
[2]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关键词
大黄鱼; 副溶血弧菌; 致病力;
D O I
10.19303/j.issn.1008-0384.2002.03.012
中图分类号
S943 [各种鱼的病害、敌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于 2 0 0 0年 7月 ,从福建省宁德地区东吾洋海区患败血病的大黄鱼体内分离到 1种优势菌 ,根据人工感染证实为病原菌 ,其半数致死剂量为 1.0× 10 7cfu· ml- 1 ;经 43项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 ,鉴定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其主要特性为革兰氏阴性 ,弧状 ,极生单鞭毛 ,氧化酶阳性 ,发酵型 ,精氨酸双水解酶、尿素酶为阴性 ,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为阳性 ,VP为阴性 ,吲哚为阳性、不产生 H2 S,利用葡萄糖、甘露醇产酸 ,不利用肌醇、蔗糖 ,神奈川溶血活性 (KP)为阴性 ,对 O/ 12 9等高度敏感。
引用
收藏
页码:174 / 17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新世纪福建水产科技发展趋势
    许斌福
    林能锋
    杨金先
    俞伏松
    陈强
    刘晓东
    林天龙
    [J]. 福建农业学报, 2000, (S1) : 252 - 255
  • [2] 副溶血弧菌对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的致病力研究
    陶保华
    胡超群
    任春华
    [J]. 中国水产科学, 2000, (03) : 117 - 119
  • [3] 副溶血性弧菌的研究进展
    吴振龙
    白杨
    [J].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1999, (01) : 26 - 29
  • [4] 四种弧菌对中国对虾的致病性研究
    李天道
    于佳
    俞开康
    [J]. 海洋湖沼通报, 1998, (01) : 57 - 64
  • [5] 脲酶阳性副溶血弧菌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黄上媛,刘永福,周志江,张维国
    [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5, (02) : 84 - 86
  • [6] 伯杰细菌鉴定手册[M]. 科学出版社 , ()布坎南(R.E.Buchanan)等编,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