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施氮方式对小麦子粒灌浆的调控及其生理机制

被引:6
作者
邓若磊 [1 ]
张树华 [2 ]
郭程瑾 [1 ]
龙素霞 [1 ]
郭丽 [1 ]
肖凯 [1 ]
机构
[1]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学院
关键词
小麦; 施氮方式; 子粒灌浆; 生理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河北平原区主栽品种石新733和石麦12为材料,研究了春季节水灌溉条件下,等氮量下春季不同追施方式对小麦子粒灌浆特性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在适宜追氮量条件下,与拔节初期一次施氮处理(SF)相比,拔节初期和挑旗期两次施氮(DF)使灌浆期间强、弱势子粒的玉米素(Z)+玉米素核苷(ZR)含量、体积、鲜重和干重增加,但以弱势花子粒的增加幅度较大。DF提高了灌浆期间植株上位叶的可溶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增加了灌浆期间的单茎绿叶面积和叶/粒比值;使成熟期供试品种的千粒重、单株穗粒重和抗旱性强的品种石麦12产量均显著增加,表明春季分次施氮具有改善小麦子粒灌浆和增产的作用。研究还表明,分次施氮增大子粒库容和改善子粒灌浆特性与氮素后移增加子粒的Z+ZR含量有关。植株光合和群体质量的改善是分次施氮下供试品种强弱势子粒,尤其是弱势子粒粒重增加的重要生理基础;施氮方式对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和子粒灌浆的调控效应有所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强筋小麦不同穗位及花位籽粒粒重和品质的变化 [J].
茹振钢 ;
李淦 ;
胡铁柱 ;
栗利波 .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05) :134-136
[2]   高产条件下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利用的影响 [J].
赵俊晔 ;
于振文 .
作物学报, 2006, (04) :484-490
[3]   氮钾营养对烟叶衰老过程中内源激素与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J].
赵平 ;
林克惠 ;
郑毅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03) :379-384
[4]   小麦穗籽粒数、单粒重及单粒蛋白质含量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 [J].
潘洁 ;
姜东 ;
曹卫星 ;
孙传范 .
作物学报, 2005, (04) :431-437
[5]   氮素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子粒灌浆进程的影响 [J].
蔡瑞国 ;
王振林 ;
李文阳 ;
张敏 ;
周筑南 .
华北农学报, 2004, (04) :36-41
[6]   高粒叶比小麦群体生理基础研究进展 [J].
李朝霞 ;
赵世杰 ;
孟庆伟 ;
邹琦 .
麦类作物学报, 2002, (04) :79-83
[7]   施氮水平对高产小麦蔗糖含量和光合产物分配及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 [J].
姜东 ;
于振文 ;
李永庚 ;
余松烈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2, (02) :157-162
[8]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群体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的研究 [J].
郭天财 ;
王之杰 ;
胡廷积 ;
朱云集 ;
王晨阳 ;
王化岑 ;
王永华 .
作物学报, 2001, (05) :633-639
[9]   高产小麦旗叶光合作用及与籽粒灌浆进程关系的研究 [J].
曹树青 ;
赵永强 ;
温家立 ;
王树安 ;
张荣铣 .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06) :19-25
[10]   小麦高粒叶比群体建成特点研究 [J].
封超年 ;
郭文善 ;
王甫同 ;
朱新开 ;
彭永欣 .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06) :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