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北地区地震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动力学研究

被引:11
作者
孙文斌
王晓峰
常征
陈洪洲
和跃时
机构
[1] 黑龙江省地震局
[2] 黑龙江省地震局 黑龙江 哈尔滨
[3] 黑龙江 哈尔滨
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时空演变; 地震构造; 震源机制;
D O I
10.13693/j.cnki.cn21-1573.2005.02.001
中图分类号
P315.3 [地震波、地震震级、震源物理];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东北地区中强地震空间分布特征和地震构造及震源机制特点,探讨了日本海俯冲带大地震迁移方向对中国东北地区中强地震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以NW向为主,Ms≥5 0的地震NW向发震构造约占67%,Ms≥5 8的地震NW向发震构造约占91%;日本海俯冲带大地震迁移方向对中国东北地区浅震的空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当迁移方向与郯庐断裂带夹角较大时(α≥70°),地震主要发生在松辽盆地及其周边;当迁移方向与郯庐断裂带夹角较小时(α<70°),地震主要发生在郯庐断裂带附近。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西太平洋Benioff带的形态及其应力状态 [J].
孙文斌 ;
和跃时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3) :433-440
[2]   中国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及其与日本海板块俯冲的关系 [J].
孙文斌 ;
和跃时 .
地震地质, 2004, (01) :122-132
[3]   松辽盆地及周边地带地震构造特征 [J].
傅维洲 ;
贺日政 .
世界地质, 1999, (02) :98-103
[4]   东北地区的新构造运动特征分析及新构造运动分区 [J].
万波 ;
钟以章 .
东北地震研究, 1997, (04) :64-75
[5]   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原则和方法 [J].
鄢家全 ;
贾素娟 .
中国地震, 1996, (02) :69-90
[6]   我国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再研究 [J].
全蓥道 .
地震, 1994, (05) :44-52
[7]   东北中强震和强震的时空分布特征 [J].
于龙伟 .
东北地震研究, 1987, (01) :11-22
[8]  
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建设与运行[M]. 地震出版社 , 吴书贵, 2003
[9]  
1966-1976年中国九大地震[M]. 地震出版社 , 马宗晋 著,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