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湖相烃源岩TOC与Sr的正相关性及原因

被引:13
作者
朱光有
金强
张水昌
王冠民
梁英波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山东东营,北京,山东东营,北京
关键词
烃源岩; Sr; 有机碳; 藻类勃发; 东营凹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是东营凹陷的主力烃源岩。沙三段下部优质烃源岩常常呈纹层结构,主要由富有机质的碳酸盐纹层和粘土纹层组成。通过对其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研究,发现烃源岩有机碳含量(TOC)与微量元素锶(Sr)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发现Sr赋存在碳酸盐纹层中,粘土纹层中Sr含量较低。碳酸盐纹层常常主要是由藻类勃发形成的钙质鳞板等内生成因碳酸盐薄纹层组成,因此Sr的来源与藻类勃发有关。藻类勃发对水体化学元素的吸附和同化作用诱发碳酸盐薄纹层形成,Sr占据Ca的晶格位置而在CaCO3中富集,从而在烃源岩中出现TOC与Sr同步富集。
引用
收藏
页码:551 / 56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1]  
元素地球化学导论[M]. 地质出版社 , 刘英俊, 1987
[12]  
Environmental records of carbon in recent lake sediments[J] . Jing’an Chen,Guojiang Wan,Fushun Wang,D. D. Zhang,Ronggui Huang,Feng Zhang,R. Schmidt.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 2002 (10)
[13]   The carbon cycle and biogeochemical dynamics in lake sediments [J].
Dean, WE .
JOURNAL OF PALEOLIMNOLOGY, 1999, 21 (04) :375-393
[14]   洱海沉积物化学元素与古气候演化 [J].
陈敬安 ;
万国江 ;
陈振楼 ;
黄荣贵 .
地球化学, 1999, (06) :562-570
[15]   中国新生界咸水湖相烃源岩和原油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 [J].
张枝焕 ;
杨藩 ;
李东明 ;
方朝亮 .
沉积学报, 1998, (03) :119-123+131
[16]   陕西洛川黄土化学风化程度的地球化学研究 [J].
陈骏 ;
季峻峰 ;
仇纲 ;
朱洪兵 ;
鹿化煜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6) :531-536
[17]   控制湖泊水体化学组成的地球化学原理研究 [J].
吴丰昌 ;
万国江 ;
蔡玉蓉 ;
万曦 .
水科学进展, 1997, (02) :73-79
[18]   微量元素锶及其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研究与应用前景 [J].
贺秀斌 .
地球科学进展, 1997, (01) :16-20
[19]   不同形态锶钡比的沉积环境判别效果比较 [J].
王爱华 .
沉积学报, 1996, (04) :169-174
[20]   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古环境与成矿 [J].
叶连俊,范璞,马宝林,黄第藩,程克明 .
地球科学进展, 1995, (05) :427-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