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滞留系统去除地表径流中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8
作者
刘建伟 [1 ,2 ,3 ]
何岩 [2 ,3 ]
刘越 [4 ]
栾昕荣 [2 ,3 ]
段粹 [2 ,3 ]
高柳堂 [2 ,3 ]
机构
[1]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构建与风险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4] 北京清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生物滞留; 地表径流; 病原微生物; 进展;
D O I
10.19672/j.cnki.1003-6504.2018.10.017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TU985.12 [城乡各类型绿化地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1303 ; 1204 ;
摘要
作为海绵城市典型源头雨水管理控制措施,生物滞留技术可有效消纳地表径流和削减径流污染。病原微生物作为地表径流污染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对公共卫生及人类健康存在潜在风险。该文总结了城市地表径流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特点和控制技术,重点分析了病原微生物在生物滞留系统中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生物滞留系统可有效去除地表径流中的病原微生物,设计条件(植物类型、过滤介质的选择,淹水区的设置)和操作条件(干燥期和湿润期的间歇性)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生物滞留系统对病原微生物的削减效果。今后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地表径流病原微生物在生物滞留系统中的去除机理,以及优化系统工艺设计,以提高系统对地表径流病原微生物的消减效果和稳定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2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7 条
[1]   生物滞留设施植物·填料·微生物研究进展 [J].
阮添舜 ;
李家科 .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45 (18) :63-69+112
[2]   低影响开发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J].
胡东起 ;
陈星 ;
张其成 ;
蔡庆拟 ;
湛忠宇 .
水电能源科学, 2017, 35 (04) :18-21
[3]   我国地表水体粪大肠菌群污染现状分析 [J].
江磊 ;
朱德军 ;
陈永灿 ;
赵恒光 .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5, 35 (03) :11-18
[4]   路面径流的大肠菌群污染及其雨水花园处理 [J].
王建军 ;
李田 ;
侯娟 ;
陈昱霖 .
环境工程学报, 2014, 8 (12) :5221-5225
[5]   低影响开发(LID)生物滞留技术研究进展 [J].
李家科 ;
刘增超 ;
黄宁俊 ;
张佳扬 ;
李怀恩 ;
沈冰 .
干旱区研究 , 2014, (03) :431-439
[6]   生物滞留技术控制城市面源污染的作用与机理 [J].
李平 ;
王晟 .
环境工程, 2014, 32 (03) :75-79
[7]   人工湿地对病原微生物去除的研究进展 [J].
陈迪 ;
杨勇 ;
郑祥 ;
魏源送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 32 (09) :1720-1730
[8]  
J市饮用水氯消毒副产物分析及其健康风险评价[J]. 李晓玲,刘锐,兰亚琼,余素林,文晓刚,陈吕军,张永明.环境科学. 2013(09)
[9]  
南方某城市地表水体中粪源性污染指示微生物的分布特征研究[J]. 孙傅,沙婧,刘彦华.环境科学. 2012(11)
[10]   雨水中病原微生物的控制技术 [J].
杜双磊 ;
员建 ;
张静仁 ;
苑宏英 ;
崔月娟 .
净水技术, 2012, 31 (01)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