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滞留系统去除地表径流中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8
作者
刘建伟 [1 ,2 ,3 ]
何岩 [2 ,3 ]
刘越 [4 ]
栾昕荣 [2 ,3 ]
段粹 [2 ,3 ]
高柳堂 [2 ,3 ]
机构
[1]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构建与风险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4] 北京清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生物滞留; 地表径流; 病原微生物; 进展;
D O I
10.19672/j.cnki.1003-6504.2018.10.017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TU985.12 [城乡各类型绿化地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1303 ; 1204 ;
摘要
作为海绵城市典型源头雨水管理控制措施,生物滞留技术可有效消纳地表径流和削减径流污染。病原微生物作为地表径流污染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对公共卫生及人类健康存在潜在风险。该文总结了城市地表径流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特点和控制技术,重点分析了病原微生物在生物滞留系统中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生物滞留系统可有效去除地表径流中的病原微生物,设计条件(植物类型、过滤介质的选择,淹水区的设置)和操作条件(干燥期和湿润期的间歇性)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生物滞留系统对病原微生物的削减效果。今后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地表径流病原微生物在生物滞留系统中的去除机理,以及优化系统工艺设计,以提高系统对地表径流病原微生物的消减效果和稳定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2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7 条
[31]   中国城市径流污染控制量及其设计降雨量 [J].
潘国庆 ;
车伍 ;
李俊奇 ;
李海燕 .
中国给水排水, 2008, 24 (22) :25-29
[3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中的消毒问题研究 [J].
蒋以元 ;
柯真山 ;
张昱 ;
廖日红 ;
杨敏 .
环境工程学报, 2008, (01) :16-18
[33]   地积累指数法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J].
柴世伟 ;
温琰茂 ;
张亚雷 ;
赵建夫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12) :1657-1661
[34]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对噬菌体的去除效果 [J].
李梅 ;
胡洪营 ;
张薛 ;
申欢 .
环境科学, 2006, (01) :80-84
[35]   农村井水受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及对策 [J].
陶鲜 ;
关华德 .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3, (03) :31-34
[36]  
北京城区雨水径流的污染及控制[J]. 汪慧贞,李宪法.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2(02)
[37]  
北京城区雨水径流的污染及控制[J]. 汪慧贞,李宪法.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2 (02)
[38]  
E. coli removal in laboratory scale stormwater biofilters: Influence of vegetation and submerged zone[J] . G.I. Chandrasena,T. Pham,E.G. Payne,A. Deletic,D.T. McCarthy.Journal of Hydrology . 2014
[39]   Microbial selectivity of UV treatment on antibiotic-resistant heterotrophic bacteria in secondary effluents of a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J].
Guo, Mei-Ting ;
Yuan, Qing-Bin ;
Yang, Jian .
WATER RESEARCH, 2013, 47 (16) :6388-6394
[40]   Ultraviolet Disinfection of Antibiotic Resistant Bacteria and Their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in Water and Wastewater [J].
McKinney, Chad W. ;
Pruden, Am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46 (24) :13393-1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