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课”的三种“镀金者”:形象描摹及其内涵解析——基于16位大学生的深度质性研究

被引:14
作者
吴艳云 [1 ,2 ]
田杰 [3 ]
谢少华 [1 ]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3]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金课”; 学生视角; “镀金者”; “镀金”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2 [教学理论、教学法];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金课"指向优质教学和学生获得,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通过对16位大学生的深度质性研究,从学生视角分析打造大学"金课"的教师特征,揭示出"金课"的三种"镀金者"类型及其"镀金"方式,呈现了层层进阶的"镀金"模式,体现了在教师关注、学生获得和师生关系上存在的显著差异。精工巧匠型镀金者关注教学技艺的外力作用,融情共鸣型镀金者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融注情感性因素,心灵编织型镀金者倾向于由内而外的教学方式,追求身心灵的和谐与融合。"金课"建设需要教师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超越传统的技法之道,追求更高阶的课程"镀金"方式,实现从教学技艺向精神塑造的跨越式发展,延展课堂教学的底蕴,帮助学生更好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 [11]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M].(澳) 普洛瑟 (Prosser;M.) ; (澳) 特里格维尔 (Trigwell;K.) ;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 [12] 回归大学之道.[M].(美) 博克;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 [13]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哈佛委员会;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 [14] 创造未来.[M].(美)罗德斯(Rhodes; F. H. T.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 [15] 教学勇气.[M].帕克·帕尔默(ParkerJ.Palmer)著;吴国珍;余巍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 [16]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苏]В·А·苏霍姆林斯基 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 [17] Students’ and teachers’ cognitions about good teachers.[J].J.J.Beishuizen;E.Hof;C.M.Putten;S.Bouwmeester;J.J.Asscher.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0, 2
  • [18] The emotional practice of teaching
    Hargreaves, A
    [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998, 14 (08) : 835 - 854
  • [19] 大学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与管理效能
    孟新丹
    孔秀娥
    [J]. 教育科学 , 2008, (04) : 78 - 81
  • [20] 论大学教师的人格魅力
    杨柳
    杜侦
    [J]. 江苏高教, 2006, (04) : 83 -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