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的思考

被引:2
作者
王秋彬
机构
[1]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
关键词
公共外交; 人文交流; 国家形象; 国际关系;
D O I
10.15939/j.jujsse.2015.03.004
中图分类号
D8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近年来,公共外交在中国悄然兴起,从政府到民间,从中央到地方,从决策层到学术界,"公共外交"变得炙手可热,中国俨然进入了"公共外交时代"。但同时也应当看到,中国公共外交发展不仅面临诸多技术层面的问题,也面临诸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诸如配套机制建设赶不上公共外交发展速度;公共外交的官方色彩明显而民间力量参与不足;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跟不上实践步伐,等等。为了充分发挥公共外交的独特作用,中国应当转变政府在推进公共外交中的职能与角色,鼓励更多民间力量参与,在推进公共外交过程中实现平等交流与双向互动,还可以尝试在国外建构本土化的公共外交平台。一言以蔽之,中国公共外交需要在技术层面有所改进,在观念层面有所提升,在机制层面有所创新。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9+171 +171-17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关于中国公共外交学科建设的思考 [J].
赵可金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3) :123-137+161
[2]   努力开拓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新局面 [J].
杨洁篪 .
求是, 2011, (04) :43-46
[3]   拓展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 [J].
张薇薇 .
国际问题研究, 2009, (04) :12-16
[4]  
公共外交.[M].(日) 金子将史; (日) 北野充; 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