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水稻减肥增产的潜力与机制分析

被引:36
作者
郭俊杰
柴以潇
李玲
高丽敏
谢凯柳
凌宁
郭世伟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省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研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稻; 化学氮肥减量; 产量及产量构成; 氮素吸收与利用; 农户调研; 整合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明确当前江苏省水稻种植区域的施肥现状与问题,定量研究化学氮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评估氮肥减量优化在水稻生产中的适用性。【方法】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 502家农户进行调查,分析水稻施氮量(化肥氮)、产量与氮效率(氮肥偏生产力)现状。同时结合文献检索获得的49篇大田试验文献共195组试验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定量分析氮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特征。【结果】农户调研数据表明,江苏省农户水稻生产的平均产量、氮肥用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8 273 kg·hm-2、358.10 kg·hm-2和25.12 kg·kg-1。文献数据整合分析表明,在江苏地区,与传统/常规施氮相比,氮肥减量显著降低植株氮素吸收量(-5.8%—-14.0%),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穗数的产生(-2.09%—-5.46%),同时通过增加穗粒数(3.96%—6.79%)、结实率(2.00%—3.88%)以及千粒重(0.89%—2.10%)来提高水稻产量(2.8%—5.7%)和氮肥偏生产力(52.4%—77.0%)。氮肥减量优化下,籼稻的产量与氮效率的提升效果优于粳稻。减量方式以氮肥减量后进行合理养分运筹同时增施有机肥(秸秆)对水稻增产增效的效果最显著。减量比例以≤25%最佳。高基础地力条件下更有利于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前提下实现氮肥减量。综合分析得出,江苏省水稻的氮肥减量可以通过调控运筹与增施有机肥实现,其推荐减量空间为31%,其中基、蘖肥是其主要的减量方向。【结论】江苏省水稻化学氮肥减量可行,基肥与分蘖肥为主要的减量方向。将氮肥减量控制在31%以内,同时进行优化管理,能够合理调控水稻各产量构成因素,实现水稻增产增效。
引用
收藏
页码:849 / 85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江苏省农田土壤全氮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J].
全思懋 ;
王绪奎 ;
胡锋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8, 41 (06) :1078-1084
[2]   水稻最佳作物管理技术的增产增效作用 [J].
安宁 ;
范明生 ;
张福锁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21 (04) :846-852
[3]   基于土壤氮素平衡的氮肥推荐方法——以水稻为例 [J].
宁运旺 ;
张永春 .
土壤学报, 2015, 52 (02) :281-292
[4]   籼、粳超级稻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差异研究 [J].
龚金龙 ;
邢志鹏 ;
胡雅杰 ;
张洪程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魏海燕 ;
高辉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20 (04) :796-810
[5]   我国农田氮肥施用现状、问题及趋势 [J].
巨晓棠 ;
谷保静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4, (04) :783-795
[6]   不同基础地力土壤优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曾祥明 ;
韩宝吉 ;
徐芳森 ;
黄见良 ;
蔡红梅 ;
石磊 .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 (14) :2886-2894
[7]   江苏省水稻过量施肥的影响因素分析 [J].
马立珩 ;
张莹 ;
隋标 ;
刘彩玲 ;
王萍 ;
顾琐娣 ;
沈其荣 ;
徐茂 ;
郭世伟 .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 32 (02) :48-52+80
[8]   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的典型稻麦轮作区作物产量稳定性研究 [J].
马力 ;
杨林章 ;
沈明星 ;
夏立忠 ;
李运东 ;
刘国华 ;
殷士学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4) :117-124
[9]   氮素基蘖穗肥不同施入比例对超级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J].
付立东 ;
王宇 ;
隋鑫 ;
任海 ;
李旭 ;
李宝军 .
作物杂志, 2010, (05) :34-38
[10]   水稻实地氮肥管理的氮肥利用效率及其生理原因 [J].
刘立军 ;
杨立年 ;
孙小淋 ;
王志琴 ;
杨建昌 .
作物学报, 2009, 35 (09) :1672-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