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热力景观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被引:40
作者
徐双
李飞雪
张卢奔
周磊
机构
[1] 江苏省地理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关键词
热力景观; 景观格局; 移动窗口; 长沙市中心城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城市热环境是城市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热点之一,其演变规律的研究为缓解城市热岛带来的负效应、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以2004年和2010年Landsat7 ETM+遥感影像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数据源,在地表亮度温度反演的基础上,运用景观指数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移动窗口和梯度分析结合的方法,分析2004—2010年长沙市中心城区热环境的空间格局动态变化,通过分区统计法分析了不同热力景观等级下不同城市景观的空间格局变化,从景观尺度上阐明城市景观类型组成和空间格局与地表温度空间分异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热岛区域扩大且更加分散,面积比2004年增加15.01km2,新增区域主要分布在金霞、岳麓和星沙的新兴工业园区;中心城区热力景观格局在景观水平上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在从中心位置到偏北、偏东和偏南方向上,热力景观从市区向周边郊区呈现破碎化、多样性递增、形状复杂化,而从中心位置到偏西方向上与之相反;景观类型组成和空间布局对地表热环境产生不同影响,耕地、林地在热力景观内的优势度越大、分布越集中,地表降温效果越显著;反之,建设用地斑块越大、凝聚程度越高、形状越规整,地表温度越高,热岛效应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3743 / 375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 [1]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景观空间演变过程定量分析.[D].何丽丽.中南大学.2012, 02
  • [2] 北京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格局演变及热岛效应研究.[D].周亮.北京林业大学.2006, 02
  • [3] 京沪穗三地近十年夜间热力景观格局演变对比研究
    孟丹
    王明玉
    李小娟
    宫辉力
    [J]. 生态学报, 2013, 33 (05) : 1545 - 1558
  • [4] 上海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地表温度关系研究
    王敏
    孟浩
    白杨
    苏敬华
    沙晨燕
    张敏
    [J]. 生态环境学报, 2013, 22 (02) : 343 - 350
  • [5] 传统景观格局指数在城市热岛效应评价中的适用性.[J].陈爱莲;孙然好;陈利顶;.应用生态学报.2012, 08
  • [6] 基于景观格局的城市热岛研究进展
    陈爱莲
    孙然好
    陈利顶
    [J]. 生态学报, 2012, 32 (14) : 4553 - 4565
  • [7] 苏州下垫面格局演变及其局地热环境效应
    祝善友
    张桂欣
    刘莹
    [J]. 地理科学, 2012, 32 (07) : 859 - 865
  • [8] 粒度变化对城市热岛空间格局分析的影响
    郭冠华
    陈颖彪
    魏建兵
    吴志峰
    容晓臻
    [J]. 生态学报, 2012, 32 (12) : 3764 - 3772
  • [9]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热岛景观格局演变的时空特征——以厦门市为例
    黄聚聪
    赵小锋
    唐立娜
    邱全毅
    [J]. 生态学报, 2012, 32 (02) : 622 - 631
  • [10] Lansat-7 ETM+热红外波段高低增益状态数据反演亮度温度比较研究
    刘春国
    卢晓峰
    高松峰
    [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05) : 561 - 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