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滨海区沉积物的分异特征与规律

被引:21
作者
陈小英
陈沈良
刘勇胜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沉积物粒度; 沉积环境; 水动力条件;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6.05.013
中图分类号
P736.21 [海洋沉积];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2000年7~9月黄河三角洲滨海区表层沉积物的分析结果,运用F lem ing的三角图式对沉积环境进行划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沉积物结构、地形和水动力条件,探讨了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可划分为废弃三角洲滨海区、现行河口区和莱州湾滨海区三个沉积环境。对于废弃三角洲沉积区,在早期废弃的湾湾沟海区风浪作用为主,沉积物普遍较粗,抗冲能力较强;废弃不久的飞雁滩海区在波流联合作用下,沉积物粒径由岸向海变细,大致在-5-6m水深处存在一明显的界限,该水深以浅砂含量较高;而该水深以深以粉砂和粘土为主,砂含量较低。现行河口区,由于沙嘴前方强潮流带的作用,沉积物粒径由岸向海表现为粗—细—粗的演变趋势。在莱州湾海区,由于潮流场的影响,以广利河河口为界,以北粒径较细,而以南则较粗。
引用
收藏
页码:714 / 72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黄河三角洲孤东及新滩海岸侵蚀机制研究 [J].
陈小英 ;
陈沈良 ;
李九发 ;
徐丛亮 .
海岸工程, 2005, (04) :1-10
[2]   黄河三角洲海岸剖面类型与演变规律 [J].
陈小英 ;
陈沈良 ;
于洪军 ;
张建华 ;
徐丛亮 .
海洋科学进展, 2005, (04) :438-445
[3]   黄河三角洲海岸强侵蚀机理及治理对策 [J].
陈沈良 ;
张国安 ;
谷国传 .
水利学报, 2004, (07) :1-6+13
[4]   黄河河口海岸近岸带水体含沙量的横向分布 [J].
曹文洪 ;
张启舜 ;
胡春宏 .
水利学报, 2001, (02) :54-58
[5]   北黄海西部海底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和净输运趋势 [J].
程鹏 ;
高抒 .
海洋与湖沼, 2000, (06) :604-615
[6]   胶州湾及邻近海域沉积物分布特征和运移趋势 [J].
汪亚平 ;
高抒 ;
贾建军 .
地理学报, 2000, (04) :449-458
[7]   黄河口清水沟流路演变分析 [J].
高文永 ;
张广泉 ;
姜明星 ;
韩富 .
泥沙研究, 1997, (03) :3-9
[8]   黄河口的河床演变 [J].
尹学良 .
泥沙研究, 1986, (04) :13-26
[9]  
黄河三角洲近岸泥沙[M]. 海洋出版社 , 臧启运等著, 1996
[10]  
中国海洋发育过程和演变规律[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陈吉余等著,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