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海岸强侵蚀机理及治理对策

被引:65
作者
陈沈良
张国安
谷国传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3] 上海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海岸侵蚀; 海洋动力; 调沙措施; 治理对策;
D O I
10.13243/j.cnki.slxb.2004.07.001
中图分类号
P737 [海洋地貌学];
学科分类号
0707 ;
摘要
黄河三角洲从挑河湾到孤东临海堤北端是黄河刁口河和神仙沟行水期间发育形成的年轻海岸,为强蚀型岸段。经初步计算,1976~1988年,每公里年均泥沙侵蚀率为320万t,现已建有桩西海堤和孤东海堤进行防护,但侵蚀仍在继续。本文分析了侵蚀的主要原因:一是流路停行初期,波状岸滩地形在涨落潮流往复作用下侵蚀;二是波浪能对底沙起作用的水深区位于强潮流区,波、流结合加剧了侵蚀作用。为此,单一的海岸防护工程,不能消除该岸段的泥沙流失,应同时通过调沙措施使其达到动态稳定。建议采用"二级分汊、多汊并存、人工控制、按需排放"的治理对策,避免海岸侵蚀,同时消除陆域洪灾。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13 +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黄河口泥沙淤积估算问题和方法——以钓口河亚三角洲为例 [J].
师长兴 ;
章典 ;
尤联元 ;
李炳元 .
地理研究, 2003, (01) :49-59
[2]   黄河三角洲海岸线蚀退原因及对策 [J].
韩景瑞 ;
王世溪 .
石油工程建设, 2002, (04) :13-15+2
[3]   波浪在黄河三角洲形成中的作用 [J].
李平 ;
朱大奎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7, (02) :40-47
[4]   黄河清水沟流路稳定性分析 [J].
李平 ;
王涛 ;
高文永 .
海洋与湖沼, 1997, (02) :165-171
[5]  
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潮流分析.[J].李泽刚.海洋通报.1984, 05
[6]  
泥沙运动力学.[M].钱宁;万兆惠著;.科学出版社.2003,
[7]  
延长黄河口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的研究.[M].李殿魁等编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
[8]  
黄河河口研究与治理实践.[M].程义吉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1,
[9]  
黄河口的河床演变.[M].尹学良著;.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
[10]  
黄河三角洲近岸泥沙.[M].臧启运等著;.海洋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