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京津冀工业源大气污染排放空间集聚特征分析
被引:21
作者:
张伟
[1
,2
]
张杰
[3
]
汪峰
[2
]
蒋洪强
[1
]
王金南
[1
]
姜玲
[4
]
机构:
[1] 不详
[2]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京津冀区域环境研究中心
[3] 不详
[4]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5] 南京大学哲学系
[6]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7] 不详
来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京津冀区域;
工业源大气污染排放;
空间集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7 [地方工业经济];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706 ;
070602 ;
摘要: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能源消耗强度最大、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是全国钢铁、火电、水泥等重工业集中发展区。考虑到京津冀严峻的大气环境形势和区域间大气污染物跨界传输的现状,开展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需要明确大气污染排放的空间集聚特征。基于京津冀2013年企业污染源环境统计数据,应用核密度空间分析工具模拟了京津冀工业源大气污染排放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京津冀钢铁冶炼行业、电力热力行业、非金属制品业以及基础化工是京津冀主要大气污染排放行业;(2)工业源大气污染排放主要集中在唐山、天津、邯郸和石家庄,合计占到整个区域SO2和NOx排放的60%和64%;(3)京津冀区域SO2和NOx排放密度高于5 t/km2的区域分别占整个区域面积的19.3%和19.1%,在唐山、石家庄、邯郸、天津、保定、廊坊等形成集中的大气污染集聚区。针对上述重点污染行业和污染排放密集区域,应开展区域协同综合治理,通过区域间排污权交易、绿色金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措施,提升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7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