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土地持续利用案例研究

被引:35
作者
陈利顶
傅伯杰
Ingmar Messing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 Swedis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3] Department of Soil Sciences 北京
[4] 北京
[5] Box
[6] SE-
关键词
土地评价; 土壤侵蚀; 情景分析; 土地持续利用规划; 黄土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选择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作为研究地区 ,通过野外调查、土地利用填图 ,结合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 4种基本土地利用规划方案附加 2种保护性耕作措施 ;开展了生态适宜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评价。提出 :在得到大量外部经济支持的前提下 ,应积极实行 15°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的方案 ,其中在中等坡度的地区 (15° - 2 5°)应发展果园和经济林 ;若缺少外部强有力的经济支持 ,该区土地利用调整应逐步开展 ,短期内 (约 0 - 5年 ) ,建议坡度大于 2 5°的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 ,其中 ,坡度大于 2 5° ,地形条件较好的地区应种植果园和经济林 ;中期 (约 5 - 10年 ) ,坡度大于 2 0°的黄土地区应逐步退耕还林还草 ,其中坡度介于 2 0° - 2 5°之间的地区应转变为果园和经济林 ;10年之后 ,建议大于 15°的坡耕地全部转变为其他用途 ,其中坡度介于 15° - 2 5°的黄土地区应转变为果园和经济林 ,坡度大于 2 5°的地区转变为林地 /灌丛和草地
引用
收藏
页码:713 / 72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三峡库区土地持续利用潜力与途径模式 [J].
刘彦随 ;
冯德显 .
地理研究, 2001, (02) :139-145
[2]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类活动对流域系统侵蚀、输移和沉积的影响 [J].
陈浩 ;
蔡强国 ;
陈金荣 ;
金德生 .
地理研究, 2001, (01) :68-75
[3]   矿区废弃土地复垦潜力评价方法与应用实例 [J].
何书金 ;
苏光全 .
地理研究, 2000, (02) :165-171
[4]   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持续利用 [J].
梁长青 ;
周寅康 ;
彭补拙 .
资源科学, 2000, (02) :35-39
[5]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J].
傅伯杰 ;
陈利顶 ;
马诚 .
自然资源学报, 1997, (02) :17+19+21+18+20+22-23
[6]   黄土高原沟道流域产沙过程的初步分析 [J].
陈永宗 .
地理研究, 1983, (01) :35-47
[7]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模式.[M].蒋定生等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8]  
黄河流域的侵蚀与径流泥沙变化.[M].唐克丽等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