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的“穿透式”监管论纲

被引:121
作者
叶林 [1 ]
吴烨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
关键词
“穿透式”监管; 类型化; 合理边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28 [金融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金融市场的"穿透"是指刺破外观形式去发现金融关系的本质,在境外多指一种技术手段或者规范内容,并不必然与监管发生关联。我国则更倾向于发展出一种"穿透式"的监管,借此打破当前的监管模式,以期保持监管标准的一致性。本文认为,"穿透式"监管的理论基础在于"实质重于形式"的核心原则以及"提升市场透明度"的理念中国式的"穿透"实践可以被类型化为主体穿透、产品属性穿透以及嵌套层级穿透等,还需要特别关注"三类股东"的穿透问题。在确立"穿透式"监管正当性的同时,也要合理划定"穿透"的边界,信息披露与跨境投资中应审慎"穿透",行政自由裁量权不宜因"穿透"而扩张,依托"穿透"保护投资者时需要充分考量成本。"穿透式"监管有助于实现金融监管权的"穿透式配置",但应注意平衡"穿透式"监管与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2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穿透式监管与资产管理 [J].
苟文均 .
中国金融, 2017, (08) :17-20
[2]  
吴晓灵:用“穿透式”监管化解资管风险[J]. 胡宇新.中国金融家. 2017(03)
[3]   外观主义的商法意义——从内在体系的视角出发 [J].
叶林 ;
石旭雯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3) :9-13
[4]   市场透明度改变影响交易者行为吗? [J].
王茂斌 ;
孔东民 .
证券市场导报, 2007, (11) :11-19
[5]  
金融监管、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的动态演化机制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安辉, 2016
[6]  
全球治理背景下的金融监管重建与大国金融[M]. 中国金融出版社 , 祁敬宇, 2016
[7]  
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 第26号 .2 中国证监会. . 2014
[8]  
港交所:投资者实名制或只适用沪深港通 .2 姜博文. http://finance.caixin.com/2017-08-29/101137048.html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