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和分形特征的影响

被引:38
作者
龚伟 [1 ,2 ]
颜晓元 [1 ]
蔡祖聪 [1 ]
王景燕 [2 ]
机构
[1]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 四川农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微团聚体组成; 特征微团聚体; 分形维数; 土壤肥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 [土壤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通过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18 a田间施肥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0~20 cm)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及分形维数(D)的影响,并探讨了特征微团聚体组成比例(PCM,<20μm/(250~20)μm)、微团聚体测定中<20μm与2000~20μm粒级含量的比值(RMD,<20μm/(2000~20)μm)和D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施肥处理包括化肥NPK不同组合(NPK、NP、NK、PK),全部施用有机肥(OM),1/2有机肥+化肥NPK(1/2OMN)及不施肥(CK)共7个处理。各施肥处理均能降低土壤PCM、RMD和D,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各处理土壤PCM、RMD和D均为OM处理最低,且有机肥与化肥NPK配施低于单施化肥各处理,而化肥处理中NPK均衡施用的降低效果最好。土壤PCM、RMD和D与作物产量、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及酶活性之间相关性较好,且PCM、RMD和D三者两两之间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NPK配施及化肥NPK均衡施用是改善微团聚体组成、降低PCM、RMD和D及提高土壤保肥和供肥能力的关键;PCM、RMD和D均可作为评价长期施肥作物系统土壤肥力的综合性定量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141 / 114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长期施肥对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影响研究 [J].
龚伟 ;
颜晓元 ;
蔡祖聪 ;
王景燕 ;
胡庭兴 ;
宫渊波 .
土壤学报, 2009, 46 (03) :520-525
[2]   长期施肥对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影响研究 [J].
龚伟 ;
颜晓元 ;
蔡祖聪 ;
王景燕 ;
胡庭兴 ;
宫渊波 .
土壤学报, 2009, 46 (03) :520-525
[3]   闽北典型毛竹林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研究 [J].
张昌顺 ;
范少辉 ;
漆良华 ;
刘广路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8, (06) :170-175
[4]   闽北典型毛竹林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研究 [J].
张昌顺 ;
范少辉 ;
漆良华 ;
刘广路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8, (06) :170-175
[5]   长期施肥对小麦-玉米作物系统土壤颗粒有机碳和氮的影响 [J].
龚伟 ;
颜晓元 ;
蔡祖聪 ;
王景燕 ;
胡庭兴 ;
宫渊波 ;
冉华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1) :2375-2381
[6]   长期施肥对小麦-玉米作物系统土壤颗粒有机碳和氮的影响 [J].
龚伟 ;
颜晓元 ;
蔡祖聪 ;
王景燕 ;
胡庭兴 ;
宫渊波 ;
冉华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1) :2375-2381
[7]   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微团聚体有机碳活性变化 [J].
韩志卿 ;
张电学 ;
王秋兵 ;
陈洪斌 ;
常连生 ;
于玉桥 ;
刘东强 .
水土保持学报, 2008, (04) :138-142
[8]   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微团聚体有机碳活性变化 [J].
韩志卿 ;
张电学 ;
王秋兵 ;
陈洪斌 ;
常连生 ;
于玉桥 ;
刘东强 .
水土保持学报, 2008, (04) :138-142
[9]   黄土丘陵区不同恢复年限草地土壤微团粒分形特征 [J].
周萍 ;
刘国彬 ;
侯喜禄 .
草地学报, 2008, (04) :396-402
[10]   黄土丘陵区不同恢复年限草地土壤微团粒分形特征 [J].
周萍 ;
刘国彬 ;
侯喜禄 .
草地学报, 2008, (04) :39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