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微团聚体有机碳活性变化

被引:7
作者
韩志卿 [1 ]
张电学 [1 ]
王秋兵 [2 ]
陈洪斌 [1 ]
常连生 [1 ]
于玉桥 [1 ]
刘东强 [1 ]
机构
[1]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系
[2]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施肥制度; 褐土; 微团聚体; 有机碳活性; Kos; 储量;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8.04.030
中图分类号
S158.5 [土壤肥力控制与调节];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通过8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有机碳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褐土微团聚体有机碳活性随粒级的减小而增强,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各异,不施肥主要是由于10~50μm粒级总有机碳和<10μm粒级易氧化有机碳储量减少而造成土壤有机碳活性降低,土壤肥力下降;单施常量NPK化肥处理呈同样的趋势;增量NPK化肥可保持有机碳活性和肥力不降低,但投入较高;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主要是通过增加大粒级特别是10~50μm粒级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储量而使有机碳活性和土壤肥力水平得到提高。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是改善褐土肥力的有效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4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中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 [J].
安韶山 ;
张玄 ;
张扬 ;
郑粉莉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7, (06) :109-113
[2]   不同肥力土壤各级微团聚体中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 [J].
汪景宽 ;
于树 ;
李丛 ;
王国风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7, (06) :122-125
[3]   不同耕作制度对紫色水稻土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J].
罗友进 ;
王子芳 ;
高明 ;
魏朝富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7, (05) :55-58+81
[4]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棕壤及其各级微团聚体中有机磷组分的影响 [J].
查春梅 ;
颜丽 ;
张昀 ;
郝长红 ;
关连珠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7, (04) :141-144
[5]   不同施肥处理红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变化及与有机碳组分的关系 [J].
徐江兵 ;
何园球 ;
李成亮 ;
刘晓利 ;
姜灿烂 .
土壤, 2007, (04) :627-632
[6]   黄土高原不同土壤结构体有机碳库的分布 [J].
刘毅 ;
李世清 ;
邵明安 ;
张月霞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6) :1003-1008
[7]   坡耕地黑土活性有机碳空间分布及生物有效性 [J].
方华军 ;
杨学明 ;
张晓平 ;
梁爱珍 ;
申艳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2) :59-63
[8]   有机肥和化肥长期配合施用对土壤及不同粒级供氮特性的影响 [J].
徐阳春 ;
沈其荣 .
土壤学报, 2004, (01) :87-92
[9]   土壤特征微团聚体的组成比例与肥力评价 [J].
陈恩凤 ;
关连珠 ;
汪景宽 ;
颜丽 ;
王铁宇 ;
张继宏 ;
周礼恺 ;
陈利军 ;
李荣华 .
土壤学报, 2001, (01) :49-53
[10]   红壤及其有机无机复合体有机质和氮素特征的研究 [J].
卢瑛,甘海华,徐盛荣 .
土壤通报, 1996, (01) :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