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棕壤及其各级微团聚体中有机磷组分的影响

被引:4
作者
查春梅
颜丽
张昀
郝长红
关连珠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棕壤; 微团聚体; 有机磷组成;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7.04.030
中图分类号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采用Bowman-cole有机磷分级法研究了典型棕壤及其各级微团聚体中有机磷组分在林地、柞树林地、耕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有机磷总量在3种利用方式下表现为林地>耕地>柞树林地,有机磷占全磷的比例却为林地>柞树林地>耕地。土地利用方式对棕壤活性有机磷和高稳性有机磷的含量及有效性影响甚微,开垦为耕地可保持中活性有机磷含量并提高其有效性,开垦为柞树林地则显著降低其含量,耕垦可显著降低耕地中中稳性有机磷含量及其比例。耕垦可以降低有机磷总量在各级微团聚体中的含量,且降低率随粒级的增大而增加,提高50~250μm粒级活性有机磷的有效性,降低<10μm和50~250μm粒级中的中活性有机磷含量,开垦为耕地有利于<10μm粒级中其有效性的保持,可显著降低10~50μm和50~250μm粒级中稳性有机磷含量,尤其显著降低耕地中其占有机磷的比例,开垦为柞树林有地有利于高稳性有机磷在各粒级中的分解转化,开垦为耕地的却有利于高稳性有机磷在10~50μm和50~250μm粒级中累集。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4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土地利用方式对潮棕壤磷素剖面分布的影响 [J].
姜勇 ;
张玉革 ;
梁文举 ;
孟凡祥 ;
刘艳军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3) :512-516
[2]   林地开垦后对不同质地红壤碳氮和磷库的影响 [J].
夏建强 ;
章明奎 ;
徐建民 .
土壤通报, 2005, (02) :185-189
[3]   潮棕壤不同利用方式pH和Olsen-P的垂直变化特征 [J].
张玉革 ;
姜勇 ;
梁文举 ;
孟凡祥 .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4) :89-92
[4]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及不同粒级中有机磷含量与分配的影响 [J].
徐阳春 ;
沈其荣 ;
茆泽圣 .
土壤学报, 2003, (04) :593-598
[5]   农牧交错带土壤磷素动态研究 [J].
吴荣贵 ;
林葆 ;
H.Tiessen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3, (02) :131-138
[6]   不同开垦年限黑土磷素的形态与数量变化 [J].
辛刚 ;
关连珠 ;
汪景宽 .
土壤通报, 2002, (06) :425-428
[7]   长期轮作施肥对棕壤有机磷组分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 [J].
刘小虎,邹德乙,刘新华 ;
佟士儒,赵斌 .
土壤通报, 1999, (04) :35-37
[8]  
Extraction of soil organic phosphorus. Benjamin L. Turner Barbara J. Cade-Menun Leo M. Condron and Susan Newman. Talanta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