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 条
四川茂县“6·24”特大滑坡特征与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38
作者:
温铭生
陈红旗
张鸣之
褚宏亮
王文沛
张楠
黄喆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
来源:
关键词:
特大滑坡;
碎屑流;
演化过程;
D O I:
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17.03.01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2017年6月24日,四川茂县发生特大滑坡灾害,体积约1.882×107m3,滑程2.8 km,导致新磨村被毁,83人遇难。滑坡位于岷江上游松坪沟左岸,上部为厚层状杂谷脑组石英砂岩,中部和下部为中厚层状至薄层状石英砂岩及千枚岩地层,构造挤压带从滑坡区中上部穿过,具有上部富含地下水和下部隔水出露泉水的水文地质结构。受多期地震特别是1933年叠溪Ms7.5级地震导致岩体震裂破碎并形成裂缝,岩层倾向与斜坡坡向一致,极易形成滑坡灾害。斜坡上陡下缓,后缘坡体坡度达到60°,中部开阔陡坎及下部平缓宽阔的地形为滑坡的运动提供良好的地形条件,易形成滑坡—碎屑流。分析表明,地震作用以及降雨致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作用、冰雪冻胀及自身重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引发滑坡灾害。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