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被生长的最适温度估算与分析

被引:14
作者
崔耀平 [1 ,2 ]
刘纪远 [1 ]
胡云锋 [1 ]
邴龙飞 [1 ,2 ]
陶福禄 [1 ]
王军邦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生态地理区; 最适温度; GIMMS NDVI; 气候;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中国区域的GIMMS NDVI数据集和相应时期气象站点实测的温度数据集,分别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地域上对比分析植被生长过程与环境温度变化的关系,并由此提取区域植被生长关键阶段对应的温度,最后得到了中国各生态地理区植被生长的最适温度及其变化区间。结果显示:①研究首次给出了不同生态区植被生长的最适温度,其中青藏高原的参考最适温度最低,在10℃左右,而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的较高,很多区域的值都超过了25℃,说明植被生长的最适温度具有很强的地域分异性;②根据论文结果,通过海拔高度和纬度两个地理因子,可快速拟合得到中国陆地植被生长的近似最适温度。研究结果可以为生态系统模型的参数本地化和空间化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281 / 29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植被生长的最适温度估算与分析 [J].
崔耀平 ;
刘纪远 ;
胡云锋 ;
邴龙飞 ;
陶福禄 ;
王军邦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2) :281-292
[2]   内蒙古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人类活动的关系 [J].
孙艳玲 ;
郭鹏 ;
延晓冬 ;
赵天宝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3) :407-414
[3]   基于NOAA NDVI和MSAVI研究中国北方植被生长季变化 [J].
王宏 ;
李晓兵 ;
李霞 ;
莺歌 ;
符娜 .
生态学报, 2007, (02) :504-515
[4]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J].
刘纪远 ;
张增祥 ;
庄大方 ;
王一谋 ;
周万村 ;
张树文 ;
李仁东 ;
江南 ;
吴世新 .
地理研究, 2003, (01) :1-12
[5]  
基于RS和GIS的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估算及不确定性研究[D]. 刘敏.南京师范大学 2008
[6]   Global land surface phenology trends from GIMMS database [J].
Julien, Y. ;
Sobrino, J. A.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09, 30 (13) :3495-3513
[7]   Phenological models for blooming of apple in a mountainous region [J].
Rea, Roberto ;
Eccel, Emanuele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 2006, 51 (01) :1-16
[8]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China’s cropland during 1990–2000: An analysis based on Landsat TM data[J] . Jiyuan Liu,Mingliang Liu,Hanqin Tian,Dafang Zhuang,Zengxiang Zhang,Wen Zhang,Xianming Tang,Xiangzheng Deng.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 2005 (4)
[9]  
Higher northern latitud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and growing season trends from 1982 to 1999[J] . C. J. Tucker,D. A. Slayback,J. E. Pinzon,S. O. Los,R. B. Myneni,M. G. Taylo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 . 2001 (4)
[10]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ARCTIC PLANTS [J].
CHAPIN, FS .
POLAR BIOLOGY, 1983, 2 (01) :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