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阳原侯家窑遗址孢粉组合特征及揭示的古环境与古气候演变

被引:17
作者
浑凌云 [1 ]
许清海 [1 ]
张生瑞 [1 ]
王法岗 [2 ]
刘连强 [2 ]
李建勇 [1 ]
李曼玥 [1 ]
机构
[1]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侯家窑古文化遗址; 孢粉分析; 大理冰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4 [古植物学]; P53 [历史地质学、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结合前人测年资料和本研究孢粉分析结果表明遗址形成于晚更新世,依据花粉组合变化将其划分为6个带:带Ⅰ,以喜冷的针叶树等乔木花粉为主,表明遗址附近为针阔混交林,此带还出土喜冷的披毛犀等动物化石,都表明气候寒冷而湿润;带Ⅱ,乔木花粉减少,草本植物花粉明显增加,遗址附近演变为森林草原植被,气候温暖而干燥;带Ⅲ,乔木花粉骤升,仍以松和云杉属花粉为主,表现为针阔混交林植被,气候寒冷而潮湿,此带为侯家窑遗址文化层(侯家窑人生活时期),光释光测年表明文化层中上部时代为60000~70000aB.P.,时值大理冰期前期,喜冷的披毛犀等动物化石也证明冷期的到来;带Ⅳ,针叶树花粉减少,温带落叶阔叶树花粉增加,草本植物花粉显增,表明遗址附近植被演变为以温带落叶阔叶树为主的森林草原植被,气候温暖而潮湿;带V,松属花粉增加,云杉属花粉减少,草本植物花粉略减,遗址附近为以松属植被为主的森林草原植被,气候变得寒冷而干燥;带Ⅵ,松属花粉减少,榆属和白蜡属花粉略增,草本植物花粉微增,遗址附近发展为草原植被,气候变得温暖而湿润。孢粉分析显示从孢粉带Ⅳ开始,遗址附近的气候由之前的冷湿与暖干的交替演变成之后的冷干与暖湿的交替。侯家窑古人类生存时正值大理冰期,气候寒冷,遗址附近的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周围存在静水湖沼环境,适宜的自然环境是各种动物生存的理想场所。在生产力低下,食物较短缺的旧石器时代,与严寒相比,侯家窑人选择了充足食物来源的湖滨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951 / 96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50 条
[1]   河北阳原泥河湾盆地山神庙咀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发现 [J].
同号文 ;
胡楠 ;
韩非 .
第四纪研究, 2011, 31 (04) :643-653
[2]   甘肃省临夏盆地更新世早期湖泊沉积孢粉记录的古气候演化 [J].
董铭 ;
方小敏 ;
史正涛 ;
明庆忠 ;
苏怀 .
第四纪研究, 2011, 31 (01) :104-111
[3]   广西钦州湾海岸带孢粉组合和沉积环境演变 [J].
李贞 ;
李珍 ;
张卫国 ;
李杰 ;
孟宪伟 ;
刘乐军 ;
李朝新 .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3) :598-608
[4]   殷墟文化发生的环境背景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J].
许清海 ;
曹现勇 ;
王学丽 ;
李月丛 ;
荆志淳 ;
唐际根 .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2) :273-286
[5]   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J].
王伟铭 ;
舒军武 ;
陈炜 ;
丁金龙 .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2) :233-244
[6]   华北地区晚新生代几个地层单元的讨论 [J].
刘海坤 ;
王法岗 ;
徐建明 ;
张静 ;
赵华 ;
张翼龙 ;
闫丰录 ;
殷夏 ;
黄远征 ;
王立民 ;
范淑贤 ;
吉云平 ;
毕志伟 ;
毛洪亮 ;
纪洪磊 ;
刘林敬 ;
马荣 ;
王金哲 .
地球学报, 2009, 30 (05) :571-579
[7]   陕西定边地区2400cal.aB.P.以来高分辨率的花粉记录及环境变化 [J].
蒙红卫 ;
马玉贞 ;
王维 ;
桑艳礼 .
第四纪研究, 2009, 29 (05) :931-942
[8]   泥河湾盆地几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光释光测年 [J].
長友恒人 ;
下冈順直 ;
波冈久惠 ;
佐川正敏 ;
卫奇 .
人类学学报, 2009, 28 (03) :276-284
[9]   更新世末期西辽河上游地区古代环境研究 [J].
胡雅琴 ;
李宜垠 ;
周力平 ;
DKFerguson ;
赵志军 .
第四纪研究, 2009, 29 (04) :733-743
[10]   长江下游巢湖9870cal.aB.P.以来孢粉记录的环境演变 [J].
王心源 ;
莫多闻 ;
吴立 ;
张广胜 ;
肖霞云 ;
韩伟光 .
第四纪研究, 2008, (04) :649-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