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古地震研究的关键技术与案例解析(1)——走滑活动断裂的探槽地点、布设与事件识别标志

被引:47
作者
冉勇康
王虎
李彦宝
陈立春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中国大陆; 走滑断裂; 古地震研究; 探槽地点; 事件识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古地震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识别或揭露地质地貌记录的大地震变形遗迹,确定大地震发生的时间、复发特征、同震位移量等参数。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探槽开挖地点能否完整记录晚第四纪发生的古地震事件、能否获取大量的测年样品以控制事件发生的年代、能否正确地识别这些事件等是关键,并直接关系到未来大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可靠性。由于走滑断裂位移发生的特殊性,好的探槽研究地点并不普遍。文中在综合分析走滑断裂同震地表变形特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出可能成为走滑断裂古地震研究和探槽开挖的候选地点,如洼地、盆地、槽谷、断塞塘、被同步位移连续错开的冲沟床、连续的坎前堆积地层和多级地貌面连续变形等。组合探槽或三维探槽应该是走滑断裂探槽布设的首选。跨断层微地貌位错、断错地层以及上覆更新地层、局部坎前堆积和裂缝充填堆积、不同地层单元沿断层面位移量的突然增加或降低、不同程度的弯曲变形、不同期次的古断塞塘(坑)堆积等,可以作为重要的事件识别依据。要降低古地震识别的不确定性,需要理顺研究程序,明确技术方案,逐一精心实施。认识和结论的得出需要反复推敲,并广泛讨论,同时需要注意细节以及各种信息的相互补充和印证。
引用
收藏
页码:197 / 21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海原活动断裂带.[M].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编著;.地震出版社.1990,
[2]  
富蕴地震断裂带.[M].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编.地震出版社.1985,
[3]  
Paleoseismology..McCalpin J;.Academic Press.2009,
[4]  
Late Quaternary systematic stream offsets caused by repeated large seismic events along the Kunlun fault; northern Tibet.[J].Bihong Fu;Yasuo Awata;Jianguo Du;Wengui He.Geomorphology.2005, 3
[5]   则木河断裂上古地震破裂与小型三角状拉分盆地演化 [J].
王虎 ;
冉勇康 ;
李彦宝 ;
陈立春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 43 (07) :1106-1114
[6]   小型拉分盆地的生长与走滑断层的位移速率——以青藏高原东南缘则木河断裂带为例 [J].
王虎 ;
冉勇康 ;
李彦宝 .
地震地质, 2011, 33 (04) :818-827
[7]   玉树MS7.1级地震地表破裂与历史大地震 [J].
陈立春 ;
王虎 ;
冉勇康 ;
孙鑫喆 ;
苏桂武 ;
王继 ;
谭锡斌 ;
李智敏 ;
张晓清 .
科学通报, 2010, 55 (13) :1200-1205
[8]   安宁河断裂冕宁以北晚第四纪地表变形与强震破裂行为 [J].
冉勇康 ;
陈立春 ;
程建武 ;
宫会玲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05) :543-554
[9]   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与应用 [J].
邓起东 ;
陈立春 ;
冉勇康 .
地学前缘, 2004, (04) :383-392
[10]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库赛湖地震(MS8.1)地表破裂带的基本特征 [J].
徐锡伟 ;
陈文彬 ;
于贵华 ;
马文涛 ;
戴华光 ;
张志坚 ;
陈永明 ;
何文贵 ;
王赞军 ;
党光明 .
地震地质, 2002, (01) :1-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