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度侵蚀红壤区不同治理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6
作者
蒋芳市 [1 ]
黄炎和 [1 ]
林金石 [2 ]
林秋月 [1 ]
闫芳芳 [1 ]
王道坦 [1 ]
钟炳林 [3 ]
岳辉 [3 ]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3] 福建省长汀县水保局
关键词
土壤质量; 生态治理; 强度侵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为了探讨生态治理措施对强度侵蚀红壤区土壤质量的影响,2005年对治理区4种不同治理措施下土壤理化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强度侵蚀红壤区经过5年治理后,土壤的理化性质有了明显的改善。封禁措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最明显,生态果园措施次之,种植胡枝子最差。全面播种百喜草和封育措施能显著改善土壤的化学性状,生态果园措施略差,种植胡枝子改善作用并不明显。同时,这些措施的效果离原始林区的土壤质量还有很大差距。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28 +2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2]   长汀县以河田为中心的花岗岩强度水土流失区植被重建的主要模式 [J].
曾河水 ;
岳辉 .
福建水土保持, 2004, (04) :16-18
[3]   亚热带花岗岩侵蚀红壤的生态退化与恢复技术 [J].
谢锦升 ;
杨玉盛 ;
解明曙 .
水土保持研究, 2004, (03) :154-156
[4]   不同森林恢复类型对南方红壤侵蚀区土壤质量的影响 [J].
郑华 ;
欧阳志云 ;
王效科 ;
苗鸿 ;
赵同谦 ;
彭廷柏 .
生态学报, 2004, (09) :1994-2002
[5]   两种土壤质量变化的定量评价方法比较 [J].
刘世梁 ;
傅伯杰 ;
陈利顶 ;
丘君 ;
吕一河 ;
不详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3, (05) :422-426
[6]   朱溪河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环境效应 [J].
岳辉 ;
陈志彪 .
福建地理, 2003, (01) :6-8
[7]   长汀县水土流失演变及今后治理对策 [J].
曾金华 ;
钟炳林 .
福建水土保持, 2002, (04) :37-39
[8]   亚热带红壤严重退化生态系统封禁管理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J].
郑本暖 ;
杨玉盛 ;
谢锦升 ;
郑世群 ;
何宗明 ;
陈光水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2, (04) :57-60+63
[9]   严重侵蚀红壤封禁管理后土壤性质的变化 [J].
谢锦升 ;
杨玉盛 ;
陈光水 ;
郭剑芬 .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2, (03) :236-239
[10]   封禁管理对严重退化群落养分循环与能量的影响 [J].
谢锦升 ;
杨玉盛 ;
陈光水 ;
黄荣珍 ;
郑本暖 .
山地学报, 2002, (03) :32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