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数学形态学的弧光接地过电压识别方法

被引:31
作者
司马文霞 [1 ]
冉锐 [1 ]
袁涛 [1 ]
姚爱明 [2 ]
马立群 [2 ]
杨岱坤 [2 ]
机构
[1] 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临安供电局
关键词
配电网;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金属性接地; 间歇性弧光接地; 故障识别; 形态滤波;
D O I
10.13336/j.1003-6520.hve.2010.04.032
中图分类号
TM864 [内过电压];
学科分类号
080803 ;
摘要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中危害较大的间歇性弧光接地占绝大多数。与目前广泛采用的发生接地故障后不区分故障性质直接补偿故障电流的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相比,依据过电压在线监测系统获取的故障过电压波形对故障类型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抑制措施更加准确,可进一步提高系统和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为此,通过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大量实测过电压波形进行分析,利用故障期间间歇性弧光接地存在多次暂态过程而金属性接地只存在1次暂态过程的特点,采用COOCG形态滤波算子提取线路零序电压标么值的奇异信号作为特征量,对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进行识别,从而实现对系统单相接地类型的判别功能。经大量仿真和实测波形证明,该方法在不同故障条件下均有较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35 / 84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山区35kV补偿电网消弧线圈投切运行的暂态分析(英文) [J].
袁涛 ;
司马文霞 ;
冉锐 .
高电压技术, 2008, 34 (12) :2626-2630
[2]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绝缘子在线监测 [J].
杨文宇 ;
杨俊杰 ;
杨旭英 .
高电压技术, 2008, (11) :2317-2321
[3]   变电站铁磁谐振仿真分析及抑制措施研究 [J].
司马文霞 ;
郭飞 ;
杨庆 ;
刘凡 .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7, (06) :22-26
[4]   基于形态学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行波去噪 [J].
全玉生 ;
李学鹏 ;
杨俊伟 ;
马彦伟 .
高电压技术, 2006, (09) :153-156+159
[5]   基于形态学闭开-开闭梯度变换的单相自适应重合闸方案 [J].
刘海峰 ;
林湘宁 ;
刘沛 ;
杨丹 ;
薄志谦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5, (21) :43-48
[6]   浅析消弧线圈的一些问题 [J].
谢茂林 .
电力学报, 2005, (02) :139-141
[7]   数学形态学滤波预处理tanδ在线监测数据 [J].
王楠 ;
律方成 .
高电压技术, 2003, (07) :32-33+49
[8]   消弧线圈自动调谐原理的分析 [J].
王鸿雁 ;
何湘宁 .
继电器, 2002, (04) :8-11+37
[9]   对消弧线圈“消除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异议 [J].
许颖 .
电力设备, 2001, (04) :48-50
[10]  
电力系统谐振接地[M]. 中国电力出版社 , 要焕年,曹梅月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