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后疫情教育创变: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样态

被引:275
作者
祝智庭 [1 ]
胡姣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线上线下融合; OMO教学模式; 智慧学习; 无缝学习; 新样态; 后疫情教育创变;
D O I
10.13966/j.cnki.kfjyyj.2021.01.002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其广泛的教育应用为线上线下融合(Online Merge Offline,OMO)教学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OMO模式借助技术手段打通线上和线下、虚拟和现实场景中各结构、层次、类型的数据,旨在以全场景融合的方式促进教学与服务向个性、精准、智能化转型,对教育和学习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OMO教学模式将打破传统以学校为主体的格局,颠覆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样态和未来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此,本文梳理了OMO教学模式的起源和发展走向,解析了OMO教学模式的内涵:兼容混合学习和混成学习模式,体验无缝学习,促进智慧学习;剖析了OMO教学模式的需求定位与发展机遇;随后,在时空关系、供需关系和结构关系视角下分析了OMO教学模式的典型应用与实践形态,并从场景、教学和技术三个维度提出了OMO教学模式设计的原则:支持学生参与、驱动教学活动、联通技术与教学。文章最后对未来OMO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提出建议,以期为OMO教学模式发展和应用提供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技术赋能智慧教育之实践路径 [J].
祝智庭 ;
彭红超 .
中国教育学刊, 2020, (10) :1-8
[2]   数字韧性教育:赋能学生在日益复杂世界中幸福成长 [J].
祝智庭 ;
沈书生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0, 32 (04) :3-10
[3]   以指数思维引领智慧教育创新发展 [J].
祝智庭 ;
俞建慧 ;
韩中美 ;
黄昌勤 .
电化教育研究, 2019, 40 (01) :5-16+32
[4]   教育技术:研究进展及反思 [J].
熊才平 ;
戴红斌 ;
葛军 .
教育研究, 2018, 39 (03) :118-128
[5]  
等待是一种折磨?等待时间知觉及其导致的非理性决策行为[J]. 李爱梅,赵丹,熊冠星,谭飞,王笑天,凌文辁.心理科学进展. 2014(11)
[7]  
延迟加载对网络广告效果的影响[D]. 于洋.浙江大学 2013
[8]  
Addressing first- and second-order barriers to change: Strategies for technology integration[J] . Peggy A. Ertmer.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199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