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两侧坳陷、烃源岩及成烃演化的差异性

被引:15
作者
许世红 [1 ]
钟建华 [1 ]
徐佑德 [2 ]
韩立国 [2 ]
栾智勇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郯庐断裂; 坳陷; 烃源岩; 成烃演化; 差异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中国大陆东部的一系列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分布于郯庐断裂两侧或位于郯庐断裂带内,显然,这些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演化和分布与郯庐断裂带的活动密切相关。作者以郯庐断裂两侧主要坳陷的构造沉降历史恢复为基础,分析了郯庐断裂两侧各坳陷古热场演化的差异性、主要烃源岩发育及品质的差异性,探讨了郯庐断裂活动与两侧坳陷成烃演化的内在联系,认为郯庐断裂对两侧坳陷的成烃、成藏具有宏观控制作用,而坳陷周缘及内部的构造(断裂)活动则对其在坳陷内的分布有重要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05 / 5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孔店组烃源岩特征研究 [J].
袁彩萍 ;
徐思煌 ;
贾霍甫 ;
王新征 ;
韩忠义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6, (02) :177-181
[2]   郯庐断裂带中新生代演化与含油气盆地形成分布综述 [J].
杨占宝 .
地质力学学报, 2006, (01) :43-48+70
[3]   合肥盆地下侏罗统烃源岩有机地化特征 [J].
许世红 ;
钟建华 ;
黄开权 ;
徐佑德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5, (S6) :825-827
[4]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滨南地区玄武岩-烃源岩共生体的油气地质特征 [J].
翟庆龙 ;
金强 ;
曾怡 ;
万从礼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4, (05) :448-451
[5]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生烃史 [J].
高喜龙 ;
肖贤明 ;
赵必强 ;
鹿洪友 ;
唐永春 .
沉积学报, 2004, (02) :359-364
[6]   济阳坳陷火成岩发育特征及其与二氧化碳成藏的关系 [J].
郭栋 ;
邱隆伟 ;
姜在兴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 (02) :21-24+6
[7]   利用流体包裹体确定古地温梯度的探讨——以苏北盆地为例 [J].
谈彩萍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S1) :610-613
[8]   济阳坳陷地温场分布特征 [J].
龚育龄 ;
王良书 ;
刘绍文 ;
郭令智 ;
蔡进功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5) :652-658
[9]   渤海盆地大地热流分布特征 [J].
王良书 ;
刘绍文 ;
肖卫勇 ;
李成 ;
李华 ;
郭随平 ;
刘波 ;
罗毓晖 ;
蔡东升 .
科学通报, 2002, (02) :151-155
[10]   渤海盆地地温场研究 [J].
肖卫勇 ;
王良书 ;
李华 ;
李成 ;
王国强 ;
蔡东升 ;
罗毓辉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 (02) :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