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中国省际碳排放的空间关联性及其效应研究——基于SNA的经验考察
被引:32
作者:
孙亚男
[1
]
刘华军
[2
]
刘传明
[2
]
崔蓉
[1
]
机构:
[1] 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空间关联;
碳排放;
社会网络分析;
引力模型;
D O I:
10.19626/j.cnki.cn31-1163/f.2016.02.010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该文利用1997-2012年中国省际碳排放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对中国省际碳排放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其效应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1中国省际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关系呈网络结构形态,样本考察期内,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关系逐渐增多,等级森严的网络结构逐渐被打破,网络效率呈近似"V"型的变化趋势。2沪、津、苏、浙、粤、京、鲁等省份位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容易对其他省份之间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关系产生影响,使得中国省际碳排放的空间网络呈现出典型的"中心-边缘"结构。3网络中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为主受损聚类,长中游地区、珠三角地区为经纪人聚类,能源丰富的东北、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为受益聚类。4碳排放空间关联的整体网络密度的提高,网络等级结构的打破,减少聚类内省际碳排放均能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和省际碳排放强度差异,提高碳排放的空间公平性。而个体网络中心性的提高对减少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碳排放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对未来我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带来了严峻挑战,但也为新时期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跨区域协同减排机制的构建创造了有利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92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