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际碳排放空间分配研究

被引:52
作者
宋德勇
刘习平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公平; 碳排放空间; 分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 ; 0201 ; 020106 ;
摘要
以1978-2010年中国各地区碳排放数据为依据,基于人均历史累计碳排放的视角,重新定义了碳排放公平中的碳洛伦兹曲线和碳基尼系数,并测算出碳基尼系数为0.24,处于相对公平的水平上。从区域上看,东部地区CO2排放比重大于人口比重,挤占了中西部地区的排放空间。从省际来看,我国CO2排放比重大于人口比重的省份主要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西部内陆落后省份以及资源、能源大省。最后,基于人均历史累计碳排放的视角,对我国各地区2020年的碳排放量进行了空间分配。本文的政策含义:针对不同地域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实施有差别化的减排政策;制定碳排放指标,并按照年度进行分解,建立区域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碳排放较少的省区可以在保持自身经济增长空间的前提下,向碳排放较大的省区出售碳排放权;实施可行的碳税政策,提高各区域的减排成本,降低碳排放基尼系数。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省际碳排放极化格局研究 [J].
肖黎姗 ;
王润 ;
杨德伟 ;
孙艳伟 ;
刘健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11) :21-27
[2]   碳公平的测度:基于人均历史累计排放的碳基尼系数 [J].
滕飞 ;
何建坤 ;
潘勋章 ;
张弛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6 (06) :449-455
[3]   基于环境容量的能源消费碳排放空间公平性研究 [J].
杨振 .
中国能源, 2010, 32 (07) :25-28+20
[4]   中国环境污染排放的空间公平性评价 [J].
杨振 ;
王佳 ;
叶护平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3 (03) :490-494
[5]   2050年大气CO2浓度控制:各国排放权计算 [J].
丁仲礼 ;
段晓男 ;
葛全胜 ;
张志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8) :1009-1027
[6]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 [J].
王小鲁 ;
樊纲 ;
刘鹏 .
经济研究, 2009, 44 (01) :4-16
[7]   不平等的度量与分解 [J].
万广华 .
经济学(季刊), 2009, 8 (01) :347-368
[8]   Carbon Lorenz curves [J].
Groot, Loek .
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 2010, 32 (01) :45-64
[9]   Estimates of trends in global income and resource inequalities [J].
Hedenus, F ;
Azar, C .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5, 55 (03) :351-364
[10]   Future inequality in CO2 emissions and the impact of abatement proposals [J].
Heil, MT ;
Wodon, QT .
ENVIRONMENTAL & RESOURCE ECONOMICS, 2000, 17 (02) :16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