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

被引:13
作者
梁晓龙
机构
[1] 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
关键词
举国体制; 教练员; 竟技体育; 运动员; 市场经济条件下; 运动会; 体育工作者; 体育运动大会; 竞技体育; 竞技运动; 体育运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81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 经过50多年的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在体制层面和基本框架等方面已经基本定型,没有太大的调整空间。如果要做大的调整和根本改变,那就不是举国体制了。但在运行机制方面,特别是在承认多元利益主体,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健全激励机制和实现举国体制目标等技术层面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论“举国体制”与《奥运争光计划》的关系——兼论制定新的奥运争光计划的几个问题 [J].
郝勤 ;
任海 .
体育文化导刊, 2003, (12) :3-6
[2]   对实现我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的哲学思考 [J].
肖天 .
体育文化导刊, 2003, (11)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