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海、东海大地构造特征

被引:10
作者
丁培民
机构
[1]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矿部海洋地质调查局
关键词
东海; 冲绳; 领海; 日本; 南黄海; 构造特征; 边缘海; 地洼区; 早中新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10.16539/j.ddgzyckx.1985.03.00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黄海、东海按其大地构造性质同属经构造活化形成的地洼区。可划分为黄海地洼系、东海地洼系及冲绳边缘海地洼系。黄海地洼系在地台背景上经历了三叠纪末—晚白垩世初动期,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散烈期以及晚第三纪—第四纪余动期三个发展阶段。东海地洼系在古生代、中生代地槽褶皱带基础上直接转化进入地洼区,经历了晚白垩世—早第兰纪初动期的断陷,中新世激烈期的拗陷和上断世—第四纪余动期的区域沉降三个发展阶段。冲绳边缘海地洼系在中新世转化为活化区,具有明显的海底扩张作用,存在一条十分清晰的扩张地堑谷,地壳藏薄,属陆-洋之间的过渡性地壳,区内构造变动频繁,火山作用剧烈,火山岩有明显的分带性和岩浆的同源性,热流值高,为一年青的边缘海地洼区。黄海地洼系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中国东部深部地幔热流活动的影响;东海地洼系早期受中国东南部地洼发展的控制,以后又受到琉球岛弧系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地洼与板块复合作用的结果;冲绳边缘海地洼系则主要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下潜的构造活动所制约,表现了边缘海地洼区与板块构造在活化时间上的一致性,空间上的紧密连接性,成因机制上同属深部作用的同一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95 / 20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