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境观光休闲旅游流空间结构与流动特征

被引:6
作者
唐澜
吴晋峰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观光休闲旅游流; 旅游流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法; 核心-边缘结构;
D O I
10.19616/j.cnki.bmj.2013.10.016
中图分类号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摘要
通过构建入境观光休闲旅游流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中国入境观光休闲旅游流的空间结构与流动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①中国入境观光休闲旅游流主要分布在以北京、西安、成都、桂林、香港、广州、上海为顶点的多边形区域内,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入境观光休闲旅游流的集中分布地区;②中国入境观光休闲旅游流的空间转移能力较低,其有向流动符合"二八定律",即80%的有向流动发生在20%的城市对之间,80%的总流量集中在16%的城市对之间;③北京位于中国入境观光休闲旅游流网络的中心位置,是最重要的集散中心和中转中心;④中国入境观光休闲旅游流网络为"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成员数占网络成员总数的18%,核心区成员可划分为四种角色类型:综合型节点(北京、上海),枢纽型节点(西安、成都、桂林),口岸型节点(广州、香港)和重要节点(杭州、苏州、南京、武汉、深圳、重庆、昆明、大连、厦门、阳朔)。
引用
收藏
页码:130 / 14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54 条
[31]   兰州市休闲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J].
石惠春 ;
刘春莲 .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7, (01) :47-51
[32]   我国休闲旅游产业化及对策研究 [J].
皮婉姝 ;
吴楚材 ;
杜江 .
考试周刊, 2007, (05) :113-114
[33]   上海休闲旅游特色街空间结构及成因研究 [J].
宋长海 ;
楼嘉军 .
旅游学刊, 2006, (08) :13-17
[34]   四川休闲旅游产品的创新思考 [J].
方海川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 (06) :93-96
[35]   杭州休闲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研究 [J].
康保苓 .
商业研究 , 2006, (12) :175-179
[37]   上海国内休闲旅游行为研究 [J].
梁保尔 ;
李伟清 ;
杨荫稚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01) :19-22
[38]   中国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探析 [J].
李锋 ;
赖勇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3) :12-16
[40]   武陵源风景区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开发优势与对策 [J].
周道平 ;
张小林 ;
徐建波 .
辽宁体育科技, 2005, (02) :5-6